代表委员履新记⑧|刘艳英:扎根乡村22年,小柠檬“种出”农旅融合新路子

2023-02-27 22:24: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资阳观察 杨蜀丹 吴昊江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2月22日上午,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一辆新能源小汽车行驶在道路上,驾驶员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艳英。“村里要修冻库,宝森柠檬旅游区要扩建,我得抓紧时间去办。”这一趟,她要去文化镇寻求更多支持。

这条普通的乡间道路,刘艳英走了22年。22年间,她带领着隆恩村这个偏远村落,走出了发展新路子。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履好职,为村民服好务,是刘艳英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她说,要为村里带来更多发展新思路。

资阳观察 吴昊江 制作

因路改变,偏远山村走上发展“高速路”

从安岳县城出发,20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隆恩村。一眼望去,平整的道路两边,两层小洋楼依次排开,院坝里的菜园和水池,让农村生活多了几分惬意。

然而,过去村里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我刚来那会儿,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回忆起初到隆恩村时的情景,刘艳英依然记忆犹新。那是2001年的冬天,通过了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刘艳英被派到隆恩村。第一次到村,刚好赶上连下几天雨,穿着筒靴的她,连后背上都沾满了泥巴。

作为文化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当时的隆恩村基础建设匮乏,物资进不来、粮食运不出,村民耕种的农作物要背到镇上去卖,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

看着老百姓肩挑背扛的身影,孩子天不亮就出门到镇上上学,刘艳英有了一个想法:修路!

2003年,隆恩村有了第一条平整的主路。虽然是泥巴路,但拖拉机可以开到村里来了,天晴的时候可以运送物资,村民的农作物也可以更快卖出去。

尝到了修好路的甜头,2008年左右,这条泥巴路又铺上了一层碎石,村民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深入村民的心,大家齐心协力,越来越多的路修筑起来,隆恩村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顺畅。

如今漫步在隆恩村,曾经“出门都是草,路都看不见”的情形早已不见。便捷的路网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可直接坐公交车去县城;村内也修建了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康养中心等,供村民们休闲娱乐。

“正是一条条道路,让隆恩村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刘艳英指了指不远处一条道路,说那条路叫隆兴路,顾名思义,是希望隆恩村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兴旺。

隆恩村 高杲 摄

柠檬探路,村民们有了新盼头

如果说一条条道路改变了隆恩村的村容村貌,那么真正让村庄蝶变飞翔的,则是一颗颗柠檬。

2010年,刘艳英动员在新疆办企业的阳怀安回乡创办隆恩农业开发公司,租下村里600多亩地种植柠檬。

“当时选择种柠檬,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刘艳英说,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她挨家挨户劝说,最终带动3个社48户村民种植柠檬300多亩。

随后几年,当地村民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方式,腰包逐渐变鼓了。如今,全村90%以上的农户种植了“黄金果”,每年户均收入达6万元。

刘艳英的探索并不仅于此。柠檬四季开花的特点,打开了她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推进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柠檬产业园为主体,突出柠檬文化特色,推出“赏柠檬花、摘柠檬果、观柠檬景、吃柠檬宴”的“一条龙”乡村旅游项目。

此外,她还引进重庆业主在隆恩村打造悦缘花谷,推出集旅游、婚纱摄影、生态农业观光、亲子体验系列精品项目。光有玩的还不够,她还在村内打造了水云舫音乐火锅城,确立“游在花谷,吃在隆恩”产业发展思路。

正是通过柠檬探路,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隆恩村“靠柠檬吃柠檬”,逐渐吃上了产业饭。到2022年,隆恩村的人均纯收入达2.86万元。

“这次两会,我准备了三农和农村养老方面的建议,都和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新身份后,刘艳英深感责任重大,她希望带领村民过上更红火的日子,更希望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我一定要履好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