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3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省不少连任的住川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在过去履职中,他们或深入田间地头,或走进车间工地企业,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以实际行动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他们的履职情况和成效如何?今年又有怎样的新想法、好建议?即日起,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代表委员履职追踪”特别报道,让我们一起聚焦住川代表委员履职过往,聆听他们的履职心声。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提案在精不在多,坚持切口小、道理硬、靶向准”……2月26日,省政协召开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全国政协委员、省侨联主席刘以勤作为“老委员”分享起履职心得和故事。
刘以勤。魏冯 摄
过去五年履职,刘以勤提交144件提案(其中个人提案47件)、社情民意4篇,提出建议200余条,涉及40余个国家部委,涵盖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去年还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提名奖。
超百件的提案中,刘以勤印象尤为深刻的,要数去年牵头调研提出的《关于推进“第三代侨乡”文化建设、聚侨力促进成渝经济圈发展的提案》,该提案基于刘以勤牵头撰写的一份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围绕川渝侨界在大侨务工作机制、引资引智发展、人才政策支持及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互联互通建设方面的系列思考,被列为界别重点提案。
记者采访得知,这份提案即将有新的进展——中国侨联与省政府拟签订相关协议,共同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支持四川扩大对外开放,也有望促进川渝侨界的全方位深化合作。“当时提案提到的面向全体海外华人华侨打造‘第三代侨乡’国际品牌、营造侨乡发展新环境、在红色文化中提取侨元素、创新华文教育等建议,都有望在未来落地。”
什么是“第三代侨乡”?刘以勤接受采访时说,“川渝凭借血缘传承、地缘包容、业缘拓展,正在成为‘第三代侨乡’。血源上,上世纪初四川华工、勤工俭学留学生和移居海外的人员及其后裔较多;地缘上,除两百余万的海外华侨华人外,有近200万来川投资创业的外省籍海外侨胞和沿海归侨侨眷;业缘上,川渝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华侨华人在西南投资和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世界500强纷纷在川渝布点谋局。四川、重庆作为内陆大省(市),侨务资源虽比不上沿海城市,但在侨务工作的开展上,在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推进‘第三代侨乡’文化建设,在沟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国家的重大战略在哪里,‘侨’元素、‘侨’发展的重点就在哪里,履职的重点就在哪里。”今年,刘以勤也一以贯之地围绕紧扣国家战略,为助力侨联事业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川渝地区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四川如何做?”“如何凝聚侨心侨资侨力,为四川对外开放服务?”本次全国两会前,刘以勤带着这些思考深入调研,形成一份支持四川打造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提案。她认为,四川近年来开放性经济和外贸产业发展已有一定成效,但在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大局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发挥空间,建议支持四川锂电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创建绿色外贸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
在“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被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之后的这几年,刘以勤仍一直在为川陕革命老区巴中“代言”,履职期间还始终挂心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西华村,助力当地销售扶贫产品,走访慰问基层困难归侨侨眷。“推动四川革命老区实现振兴发展,不能追上一步又落后一步,我要继续为革命老区呼吁,帮他们寻找新的突破。”刘以勤说,今年她将带来支持巴中创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方面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