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周明华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此前,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也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对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而言,需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激情,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人是关键变量。人的思想认识水平,拼的干劲强弱,直接关联深化改革开放的推进。实事求是地说,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在重点推进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人民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绝大多数的干部群众,保持敢为人先的劲头,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在现代化建设中敢作敢为,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但也有惰性思维冒出,存在着“一步三回头”或“原地踏步”的情况,这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路障。
究其形成原因,主要还是自身存在患得患失,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改革开放的创新性不强。一个人一旦在思想上养成了小收则喜、小进即满、小改即歇,体现在行动上就会自我解压、安于现状、失去拼的斗志,甚至少说少做,秉持“宁肯不做、也不犯错”的“哲学”。往深里说,其实就是保守思想在作祟,怕触动利益、怕与人竞争、怕改变现状、怕打破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如果畏首畏脚、不思进取,那就是贻误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战机。
从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看,对改革开放当饱含着满满的忧患意识。今日中国、今日四川早已今非昔比,尤其需要保持一份清醒。万事万物总是动态发展的,如果我们满足于小富即安,失去锐气闯劲,对各种风险挑战认识不足,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的危机意识淡化,对别人的“抢逼围”反应迟缓、无所应对,都可能让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一闪而过,造成“小富”终非长富、“即安”恐难长安的被动局面。我省在历经艰苦创业、快速发展之后,特别需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在改革新征程上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从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视角看,今天的改革难度不断增大、阻力逐渐增强,很多问题牵涉深层次利益关系、利益格局,处理不慎、应对失据,很可能前功尽弃。啃硬骨头、涉险滩的特点决定了今天的改革与40年前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今天更加强调依法推进,更加强调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力。只有做到上下结合,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与基层的自觉自愿、先行先试结合起来,改革才能形成“双引擎双动力”,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省委确定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就是聚焦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和核心任务。只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抱定对改革“无为便是过”的心理,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