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代表名片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 尧德中
当今世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何与时俱进地推动这些新兴学科快速发展,并使其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月9日,四川在线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
尧德中本人是一位知名的跨学科专家。他当前的主攻方向“脑器交互”,就是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的新兴学科。在他看来,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条必然路径,用好学科交叉这个“催化剂”,凝聚更广泛的科研人员力量,有助于国家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不断取得从“0”到“1”的创新突破。
在尧德中看来,学科交叉不外乎人才、平台和思想,其中思想往往来自深入的学术交流。在人才和平台方面,教育部和科技部(基金委)均已开始行动,但在学术思想碰撞方面,尧德中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很多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如生物信息学,脑器交互/脑机接口,能源材料,类脑智能,碳排放等都还没有国家级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因此也缺乏对相关领域内的全体科研人员进行思想引领和学术引导,面对新兴前沿和关键“卡脖子”问题,也缺少了及时应对的国家队力量。
为此,尧德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本着繁荣科技、促进交叉创新的目的,制定出鼓励成立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学会的办法,以营造全国性的交叉创新环境,促进原始创新。”同时,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尧德中还建议有关办法应鼓励交叉学科学会吸纳国际会员,促进中国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更快形成主导国际性科技活动的能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