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3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的“城乡融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四川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的改善,美丽乡村展现新的面貌。其中,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1%,行政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别达到了65.6%、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9%,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8%,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但四川地域辽阔,农村户籍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人居环境仍需持续地改善提升。
去年5月和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四川省相继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全国全省乡村建设进行了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
四川如何落实《实施方案》?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接下来,四川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重点,整合资源力量,务实推进中、省《实施方案》落地实施,加快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具体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锚定目标任务。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争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镇(村)加快建成,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是把握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安排城镇建设、村落布局、耕地保护、生态涵养,推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协调,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坚持因地制宜,顺应地理、气候、人文条件,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使农村各展其长、各美其美。坚持群众主体,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多听群众意见,照顾农民的感受,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抓实着力重点。聚焦聚力抓实《实施方案》明确的18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完成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力实施农村道路、农村水利、农村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家庭卫生治理等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等。同时,今年我们将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建设,创建500个省级示范村,积极争创一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四是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运行、协调、管理、调度、考评五项机制,统筹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会同相关省级部门制订18项重点任务的专项细化推进方案,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实行清单管理,制订四川省乡村建设“清单管理”操作指南,编制省、市、县三级中期任务清单和2023年度任务清单,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头到事项到节点,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徐芝文介绍,接下来,四川将大力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逐步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