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肖姗姗 图据阿来书房
杜甫流寓成都期间,与众多地方军政要员均有往来。这当中,既有给杜甫提供营造草堂土地的裴冕,也有一开始关系很好后来渐渐疏远的高适,还有为了生活不得不应酬的徐知道、花敬定。但在这些人里,与杜甫相交最深的,当属严武。
3月25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 成都 诗”第十二期在阿来书房举行。在本期与下一期讲座中,阿来围绕“老杜与严武”这一主题,专门讲述杜甫与严武这对好朋友的前尘往事。
到来:“绝望的冬天”里的一丝希望
公元761年,对杜甫来说,是难过的一年。这一年,此前和杜甫关系密切、给他提供很多帮助的高适渐渐和他疏远,一家人的生计成了杜甫操心的大问题。而当年秋天,一场大风吹倒了草堂边那棵杜甫很喜爱的老楠树;而后的又一场秋风秋雨,吹走了草堂屋顶的茅草,杜甫一家在成都秋日的凄风苦雨里度过了漫长的一夜……秋天尚且如此,冬天又要怎么度过?
或许杜甫已经做好了度过一个“绝望的冬天”的准备。但朝廷的一次人事任命,让杜甫在那个“绝望的冬天”看到了一丝希望: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杜甫的老朋友严武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
“严武是真的在意杜甫的,他人还没有到,就已经写了一首《寄题杜二锦江野亭》给杜甫”,阿来说,在诗里,严武旁征博引地说杜甫满腹经纶,不应该安于“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的生活,而应该“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鵕鸃是一种鸟,在汉代,高级官员的冠上会装饰鵕鸃的羽毛,严武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认为杜甫应该出来做官的期望”。
而在收到严武的诗之后,杜甫也写了一首《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来回复严武:“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杜甫告诉严武,自己当然想做谢安那样的人,气定神闲地指挥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就只好学阮籍,放纵自己喝酒耍酒疯。”阿来表示,从这番一唱一和中,我们可以看到,严武是真的知道杜甫心之所向的,而杜甫也愿意敞开心扉向严武剖白自己的志向与无奈。
不久之后,受杜甫之邀,身为节度使的严武亲自登门拜访。杜甫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严中丞枉驾见过》,“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在工整、恰当的对仗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地位、年龄相差悬殊的朋友,‘使节’与‘流萍’、‘张翰’与‘管宁’,两组意向分别代表着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而正是得意与失意构成了一部中国文人史”。
阿来
相交:杜甫看见的气象一新
在唐代,剑南节度使所管辖的范围加起来,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在严武担任剑南节度使期间,中原大地上安史之乱动荡未平,而地处西南边陲的成都随时面临着吐蕃与南诏的威胁,当地百姓所承担的徭役也比较重。因此,严武上任后,立即着手进行军事与民政的改革,蜀中气象为之一新。
在杜甫的《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中,我们可以一窥严武治理蜀中时的举措与成效,“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层城临暇景,绝域望馀春。”阿来表示,在严武之前,为了御边,当地很多年轻人被编入行伍,不仅严重影响耕种与收成,众多兵员的军需保障同样成为老百姓的沉重负担,“而严武认为打仗不靠人多,而是靠军队训练精良。所以,当他来到成都后,立即着手精兵简政,让很多劳动力回家。”
这种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杜甫在一次外出时,就通过一位老农感受到了老百姓对严武精兵简政的拥护。他把这次经历写成《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一诗,“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阿来讲“老杜与严武”。
阿来说,“对于农民家庭而言,一个壮劳力的回归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所以这位老田父很高兴,说以后官府再有什么摊派他也不抱怨了,因为大儿子回家种田,收成有了保证,他们家也绝对不会去做流民”。
内政安宁的同时,边患也等待着严武去解决。在严武的府邸里,一面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一次杜甫去严武府上喝酒,看见了这张地图,杜甫诗兴大发,写下了《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日临公馆静,画满地图雄。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兴与烟霞会,清樽幸不空。”虽未明言要战场杀敌、虽然落脚回到了烟霞清樽,但透过杜甫对剑南道地理位置的几笔描述,仍能感受到他与严武期望早日荡平边患的弦外之音。
送别:始终在心头的家国之忧
宝应元年(762年),由于太上皇李隆基与唐肃宗李亨在当年四月相继离世,长安的政局陷入动荡。当年七月,严武被召回京。一个欣赏自己,也有能力庇护自己的友人又要离去,杜甫内心百感交集。
他一边希望严武回到长安,能够辅佐新继位的皇帝开创新的局面,所以在《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中他说:“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杜甫告诉严武,你要拿出魄力和本事,去消灭朝政中的不安定因素。如果将来当上了宰相,在关乎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千万不要只担心自己的一己之身。我们看到,这个时候的杜甫,虽然自己住在浣花溪边的茅屋里,但心里装的还是天下。”
杜甫决定要送严武北还。这是一次漫长的送别,杜甫和严武一起从成都出发,一直送到接近梓潼才停下。一路上,他们喝酒写诗,追忆往日的交往,也提前传递着别后的相思。比如在《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里,杜甫说“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觉得或许此生再也不会遇见严武了,往日种种萦绕心头。但此时成都城里发生的一起动乱,已经为两人的再度相逢埋下了因缘。
阿来表示,严武前脚刚走,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就勾结邛州兵在蜀中作乱,吐蕃也趁机来犯,当地官员无力平息。所以到了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又再度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回到成都。下一讲,阿来将聚焦严武再次回到成都后与杜甫之间的友谊发展。
杜甫与严武感情深厚。当严武与杜甫辞别后,行走在大巴山中,鲜红的枫叶与明黄的菊花,再度触动他对杜甫的思念。在《巴岭答杜二见忆》中,严武写道:“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他用阮籍与颜延之来比喻既爱喝酒又爱写诗的杜甫,“这里‘跂’字用得很好。‘跂’是踮起脚来看的动作,引申出思念的意思,同时,‘跂’还通‘歧’,有路分叉的意思。这样来看这句诗,其实严武在对杜甫说,在我去往长安的路上,每当遇见道路分叉,我都难免要在马上伸长脖颈,看看你所在的方向”。
《全唐诗》中收录严武诗6首,其中一半以上均是在与杜甫相互唱和。“透过这些诗,我们可以发现,杜甫和严武在唱和中,谈论更多的仍然是国家治乱、民生安危,这就和一般的泛泛之交很不一样。”阿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