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毛晓初: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摄影展|人境·达人

2023-05-08 22:44: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人物名片

毛晓初,四川成都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热爱旅拍,曾四次到南极、两次到北极、五次到非洲,并前往欧美等地拍摄。2018年开始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拍摄,2021年底在宝胜村成立工作室并常年驻村。

 

 

 

 

 

毛晓初近照(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进村路口,摆放着乡村老物件的黑白照片;旧箩篼制成的灯箱里,是村民家中的日常生活场景;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爬上了二层楼房的外墙……最近,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你会看到这样一番充满活力和趣味的场景。村民是主体,村子是展场,田野溪边、村屋树林处处是作品,根植于泥土又传递着温暖。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作为此次“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的主创摄影师,毛晓初从2018年开始关注、拍摄宝胜村,后来租下闲置农房,住在了这里,持续为孩子们开展“我们都是向阳花”主题活动。“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我希望通过摄影这个媒介,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帮助村民看到自己文化的美。”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摄影师住进村里,把爱和分享带给孩子们

宝胜村位于龙泉驿区汽车城大道与成洛大道交汇处的东北侧,驱车离开宽敞喧闹的公路前行不远,拐进一条小路,便是此次展览的主要场地。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路边的院墙上,6幅黑白照片率先映入眼帘,都是村民家中过去常用的老物件。两座二层楼房相对而立,一边墙上画满金灿灿的稻谷,十余个小朋友的照片穿插其中,有的读书、有的玩耍,名为“谷堆中的孩童”;另一边墙上也有两个孩子的剪影,其中一个女孩的坐像被陈列在高处,如同突然从瓦房上冒出,饶有趣味。

沿着村道徐徐前行,类似的作品在路边、门口、墙上、田间接连出现,不断给人带来惊喜。在一面院墙上,有一组8幅毛晓初拍摄的《行走的村民》,他们被置于不同颜色的背景前,有的正下地干活、有的准备去铺地膜、有的去拴葡萄架、有的劳动完毕回家,很多人裤脚、鞋面还沾着泥土,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

这组作品隔壁,便是毛晓初设于宝胜村的工作室。毛晓初是土生土长的洛带人,高中毕业后先后从事媒体工作、下海经商,后来成为一名专职摄影师,南极、北极、非洲加起来去过十多次。毛晓初觉得,摄影除了“看世界”,也应该有一个持续关注的“点”,践行社会责任。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2018年,她偶然走进宝胜村,因为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当时不少村民移居城镇,当地的客家文化、乡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随后,毛晓初便以宝胜村为关注对象,开始用相机记录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时间长了,就想在摄影之外做点什么事情。”2021年底,在宝胜村村干部邀请下,毛晓初租下一间闲置农房,装修成工作室。在她的设想中,工作室必须“跟村民有交集”,要经常举办文化活动请大家共同参与。

她很快发现,相比忙于工作的成年人,他们的孩子更需要关注。去年,毛晓初开展了11次“我们都是向阳花”主题活动,不仅分享自己的摄影故事,还邀请艺术家、教师、旅行爱好者甚至空乘人员,给孩子们读绘本、演手影戏,介绍地理知识、飞行常识等等。“让他们感受爱,同时学会爱别人、学会分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家庭成员。”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有一个娃娃因此变得更好,我就满足了”

2022年11月,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陈小波来蓉,到毛晓初的工作室住了几天,看到村民随意进出、聊天,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人情味。两人一商量,陈小波很快安排学校师生,发起一项“影像驻留计划”。

过去几年间,毛晓初持续在宝胜村拍摄,已经积累了大量影像素材,不过要做一场正式的展览,她还需要根据策展思路,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展品。例如,她从村民手中搜集了一些老照片,放大、打印后陈列在村里合适的场所;她还拍摄了周边几乎所有孩子的笑脸,将工作室对面农房的墙壁刷成蓝绿两色,全部展示出来。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在“我们都是向阳花”主题活动中,毛晓初时常搜集、记录孩子们的发言。其中有一个孩子说,父母忙于工作无暇接送,天黑回家走在村道上心里害怕,总是一路唱歌给自己加油打气,希望村里能安装路灯。“在策展会上分享后,大家都很触动。孩子们需要关心关注,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讲出来。”毛晓初说。

“穿过田野 穿过小溪——宝胜村影像驻留计划”展览现场      

于是,“点一盏灯,照亮孩子回家的路”,成了策展团队共同的心愿。他们用旧箩篼和灯泡制成灯箱,挂在村道两旁每家每户门口,夜晚亮起时,让人觉得十分温暖。尤其特别的是,每个灯箱上还有一张灯片,图案是最能展现这户村民特点的场景。例如,有的村民做饭特别好吃,灯片上便是厨房灶台;有的村民家中老人喜欢做鞋垫,灯片上便是鞋垫成品;有的村民喜欢阅读,灯片上便是堆满书籍的床头。

“这是一次乡村影像的实验探索,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摄影展。”陈小波说,策展团队不断与摄影师、与村民沟通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让照片上墙,让村民参与其中,打造一场温暖、有趣,又与村民发生关联的摄影展。”

开幕那天,一向十分安静的宝胜村轰动了。“大家欢欣鼓舞,就像过年一样,就连趁机摆摊做小生意的村民,都主动给观众发展览宣传折页。”毛晓初注意到,村民们不仅很开心,还很自信,“感谢的话多了,主动交流也多了”。

展览开幕后,毛晓初做了最新一期“我们都是向阳花”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交流观展感受、评价参展作品。她还买了一批二手相机发给大家,或许下一次展览,主角将是他们自己拍摄的照片。“只要有一个娃娃因此变得更好,我就满足了。”现在,毛晓初觉得“责任更重了”,她希望未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音像等综合手段,继续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创作,更深入地挖掘村民的生活状态,挖掘他们的苦与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