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近日,省林草局领导班子、一二级巡视员前往宜宾市开展主题教育实地研学。一行人围绕长江上游生态修复保护、竹林风景线建设、川南森林粮库建设以及林竹、油茶产业、林下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实地研学,省委第十五巡回指导组派员参加此次研学。
少了客套,研学直奔主题。
“珍稀鱼类保护进展如何?”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家开门见山,提出关切。宜宾市林竹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为了提高保护成果,宜宾市叙州区、泸州市合江县等省内沿江的13个区(县)正在探索开展常态化联合巡护工作,还联动重庆、贵州、云南三地,探索组建川渝滇黔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保护联盟。
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基础上,宜宾市探索用好竹资源、做强竹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竹林风景线”。长宁县双河镇是中国竹笋之乡,在这里的楠竹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有人提问,“既要用笋,也要用材,还要探索林下复合经营,如何同时提高各项产品的经营效益?”
基地负责人解释,效益提升来自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示范基地近年来与国际竹藤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针对楠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鞭笋培育、覆盖促笋、竹林套种中药材等关键技术开展推广和示范。经过三年培育,核心示范区冬笋、春笋、鞭笋实现亩产量1500斤以上、亩收益5000元以上。”
除了发展竹产业,宜宾市还正借助油茶基地、园林基地等载体,探索林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特色经济林木种植,盘活生态资源,发展康养旅游等业态。
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九州油茶基地采用“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先后流转土地5300余亩,建成了“宜宾大果红花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如何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区域增收致富?”参观过程中,大家研究起林下产业建设的推广效益。
“既有资金,也有技术,还有物资。”基地负责人透露,目前示范基地的辐射对象,包括涉农企业、家庭农(林)场、种养殖大户等,直接带动1167户农户、2687人从事林下产业,人均年增收1200余元。
在四川云辰乔木园林基地,为了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效益、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公司建起了科研大楼和科研试验大棚,用于苗木生产和花卉繁育等方面。在这里,技术水平和多元化的业态是公司发展的“后劲”,如何保持“后劲十足”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依托专利申报、参与地方标准编制把握‘主动权’。此外,基地还借助生态康养旅游等业态,拓宽经营范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调研下来,围绕宜宾、川南乃至全省的林草事业、林草产业发展,大家讨论热烈,纷纷建言献策。“坚持生态优先的林草发展战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要筛选重点发展的‘林粮’种类,加快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落地落实。”“持续完善竹区基础设施,深化竹与历史、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省林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奋力推动四川林草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坚定生态优先的林草发展战略不动摇,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落地落实,还要认真开展竹林风景线建设等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加快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