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眉山把使命落在“饭碗”融进“心田”

2023-06-08 09:41: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在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举行。 杨鹏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初夏,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稻田一片青翠。农民在高标准农田里进行田间管理,稻田对面的“丰收里”项目承载着集体经济发展、游客集散、便民服务等功能,已于6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在永丰村卫生室,今年新采购的新设备已经投入使用,新开设的中医门诊让村里百姓感受到了更多便利。十余公里外,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6月8日开展。展览以三苏家风家教为主轴,开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展览”跨时空碰撞。

去年以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汇聚眉山。眉山正全力打造现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先行市,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的意见,通过系统化构建、差异化布局、全覆盖服务、标准化建设、一体化运行,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明显增加……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立足人文,春风化雨。去年,眉山出台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中共眉山市委办公室、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的意见》。眉山如何让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造“天府粮仓”端稳端好饭碗

走进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只见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

在稻田边,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正与技术人员沟通近期作物管理的注意事项。“现在种田越来越有保障,旱能浇、涝能排、病能防。”王元威告诉记者,去年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他流转种植的3500亩水稻获得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助力。

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基础。今年,永丰村对3100亩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修补道路、清理淤泥、修缮沟渠,目前已全面完成改造提升任务。

永丰村只是一个缩影。眉山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提出建设3个市级和5个县级示范片,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已完成24.4万亩建设任务,同步新建1.0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永丰村高标准农田。侯建明 摄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好落实“藏粮于地”策略,眉山已确立“丘陵区域以新建扩建为主、平坝区域以提标改造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思路。同时,创新种粮大户全程参与建设机制,全面完善“田、土、水、路、电、管”等基础设施,完善农田建管护常态长效机制,加快区域示范区建设。

在耕地保护方面,眉山严守耕地红线。去年7月,眉山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推行田长制,目前,组织架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田长制实体化运行基本成形。同时,依托自主发射的“天府星座”遥感卫星,率先开发田长制管理系统,强化“天空地网”全覆盖监管,实现“人防、技防”无缝衔接。全市耕地保有面积连续两年净增加。

为保证粮食安全,眉山在落实“藏粮于技”上下足功夫。

今年春耕时节,机械化农机队几乎出现在了眉山的全部区县,在青神县青竹街道桥楼村,插秧机忙着插秧,无人机在秧田上空来回盘旋,均匀喷洒灭螺剂;在洪雅县柳江镇两河村的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机械化作业替代了过去“手把青秧插满田”的景象,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来回穿梭翻耕土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核心竞争力。眉山推进东坡区、彭山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东坡区已建成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市制种能力面积达6.9万亩,常年制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了坚实的良种支撑。

今年4月,眉山市首届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启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生产竞赛活动,能进一步挖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学习更多科学种田技术,种出更多优质的粮食,积极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

向科技要动力,眉山大力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筑牢科技兴农“软环境”“硬支撑”,不断夯实粮食丰收基本面。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38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4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0个,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多途径多形式助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

建设“一心三地”弘扬三苏文化

5月17日,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办的“吾家东坡文物特展”从数百个展览中脱颖而出。

获奖是专业上的认可,络绎不绝的人流是公众的认可。今年“五一”期间,三苏祠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三苏一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优良家训家风。“今年‘三苏’文化游异常火爆,游客比往年多3—4倍。”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李林介绍。

走进三苏祠,每一步都踏着三苏一家的足迹,每一处都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同时,眉山是三苏遗址遗迹最集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遗迹,弘扬传统文化?

三苏祠游学体验。 侯建明 摄

2022年8月,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决定,确立了“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目标。随即,眉山成立三苏文化传承弘扬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三苏祠片区和三苏祠博物馆发展两个工作专班,紧锣密鼓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守护历史遗产,让古祠焕发新彩。眉山聚焦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目标,邀请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指导把关,制定馆藏古籍保护修复等4个方案,实施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等17个重点项目,积极申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集文物保护、非遗传习、博物馆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此外,眉山正围绕申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统筹推进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整治提升太和老镇、太平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加强苏裔苏体书法、东坡石刻技艺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加快建设全国三苏文物主题游径示范带。

深挖文化内涵,让文脉照进当代。2022年,45卷本《苏轼书法全集》正式发布。“《苏轼书法全集》是眉山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的重大文化工程,共收录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40余件,是迄今收录最全的苏轼书法出版物。”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眉山深入挖掘整合文艺资源,积极组织文艺名家和传媒企业走进眉山,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精品力作。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收视率创同时段卡通节目全国第一,并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人生得遇苏东坡》短视频的网络播放量超亿次;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编排的舞剧《东坡》即将首演……文艺精品推陈出新,既讲好了眉山故事,又推动了“文化瑰宝”走向世界。

做活教育普及,让文化滋养百姓。今年以来,眉山以东坡文化“六进”为抓手,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普及活动,将三苏故事编排成话剧,将东坡文化融入创作活动,让东坡诗词活动走进社区……东坡文化热潮正在全市涌流。

眉山聚焦构建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规划建设一批乡音“微剧场”、乡(村)史馆,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此外,还把每年的11月确定为东坡文化月,举行“艺行东坡”剧目惠民展演、“东坡大舞台”、“诵东坡·爱眉山”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的节日、文化的盛宴”。

“围绕打造‘一心三地’,眉山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定位,邀请一流团队系统编制规划,确保有力有序高水平推进。”眉山市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按照规划,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挖掘、教育传承、转化利用,一步一步把蓝图变为现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