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东坡》⑧: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023-06-08 09:53: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编者按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前往三苏祠,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其深邃寓意极具启迪意义。在他引用过的古代诗词文章中,苏东坡被引用频次极高。习近平总书记究竟在哪些场合的重要论述中引用过苏东坡?这些用典及论述又有哪些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寓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四川日报全媒体特别策划制作了《跟着总书记学东坡》系列短视频,6月1日起在川观新闻、四川在线等平台刊播。

制作团队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苏东坡10句诗文,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省苏轼研究会顾问张志烈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分别从苏东坡诗文的创作背景、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深刻寓意进行解读。

2023年6月8日,《跟着总书记学东坡》系列短视频播出第八期,本期关注东坡名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东坡这句话。他说: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这句话出自何处?原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话的深刻寓意是什么?让我们走进短视频,一起来学习这句诗词以及用典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观点和思想内涵。

解说词

 

 

 

 

 

张志烈:

《晁错论》为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五年到嘉祐六年(1060—1061年)写就的人物评论文章。以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为评论对象,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晁错被杀的原因。苏轼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

李刚: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他在2018年5月的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引用苏东坡的这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旨在向当代青年强调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砥砺奋斗,在学习和工作上要坚定信仰,不怕困难,顽强拼博,永不气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无怨无悔的青春力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