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力电池到储能产业:向前一步,万亿新赛道呼之欲出

2023-06-09 23:46: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储能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再加一排椅子!”6月9日下午,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储能发展高峰论坛同大会主论坛同时段进行,但参会嘉宾依旧把这场延伸活动的现场填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临时加了3排椅子才勉强够坐。

“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一位刚刚从机场赶来的嘉宾说,储能产业预期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是今年最受关注的风口热点。在动力电池发展势头迅猛的背景下,如何往前一步,快速切入储能产业这条万亿新赛道?大家在这场高峰论坛上展开探讨、寻找共识。

趋势明显

调峰填谷作用大,储能产业新赛道发令枪已响

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座超级工厂——Megafactory,专门生产该公司的储能产品Megapack。近期,马斯克访华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其在储能产业领域的全新布局,也让储能产业这条新赛道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调峰填谷——在电量多余时存起来,在电量紧缺时输出来,这是储能的最大作用。在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正在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火热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就体现了这样的作用。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胜介绍,风光火热一起发电,通过新型储能的调峰填谷功能实现稳定出力,让这座世界在役最大火电厂实现绿色转型。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技术装备,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刘明胜表示,新赛道发令枪已响,公司正在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已落地一批创新项目。

在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车道。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0万千瓦,较上一年增长110%以上。

快速发展,源于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

向海平表示,随着电力需求和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加快构建,储能产业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需要通过发挥新型储能的调峰填谷等功能,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缺陷,维护和促进电力系统平衡稳定。”

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向海平说,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对于发展新型储能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储能相关补贴政策超过60项,有效地调动了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挑战在前

从动力电池延伸到储能产业,安全和成本是难点

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新型储能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电化学、压缩空气、超导、飞轮等百花齐放。在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孙金华看来,中国是动力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与之相契合的电化学储能具有更好的先发优势,近些年的发展更为迅猛。

“在新型储能中,电化学储能的占比显著增加。”孙金华说,从2020年的9.2%,到2021年的12.1%,再到2022年已接近20%。

不过,电化学储能的短板也暴露出来。孙金华介绍,电化学储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全球已建成的规模化电化学储能电站大概是5000多个,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生了70多起火灾。“2020年之前,大部分是三元锂电池引发的火灾,现在我国已明确规定三元锂电池不能用于储能。”孙金华说,尽管如此,对其他以电化学储能为基础的储能设备,也不能掉以轻心。

“大容量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如何控制发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盛虹动能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春祥表示,要从电池本身及系统层面来防止热失控,“让电池本身更稳定的同时,还要在系统层面集成防控措施,例如精准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通过云端的人工智能模型来预测其寿命,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热失控。”

成本也是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一个“拦路虎”。“作为万亿级市场的前提,它必须是便宜。”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说,从眼前来看,着眼于保安全、保供应布局的储能项目,对经济性要求偏弱,不过从长远来看,能否通过储能实现盈利,是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降低成本?一些新思路在论坛中展现。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总监李同辉介绍,在电化学储能方面,可以同时推进锂电和钠电两类技术路线,前者的成本还有下降空间,而后者的成本已经具有显著优势。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卓晓军则表示,动力电池面临大规模的退役潮,将激发千亿级的回收利用市场,公司已在动力电池材料回收、梯次利用等领域重点发力,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储能产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