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赵凌: “针灸治疗的穴位是存在的”

2023-06-12 19:00: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人物名片

赵凌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研究员。1980年6月出生,博士学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慢性颈痛等为对象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证了针刺治疗的有效性,为回答“穴位效应特异性是否存在”的国际学术争议提供了高质量临床证据。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如何提升针灸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年4月,在“第18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礼上,获此殊荣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凌在发言中这样说。

能获此殊荣,缘自赵凌对中医药事业的执着和努力,对中医针灸的传承与创新。

为学针灸在自己身上练习

1980年出生的赵凌,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都就读于成都中药大学针灸专业。

与中医针灸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她小时的一场病说起。她7岁时高烧不退,但仅吃了几付中药后,病就好了。也是从那时起,她便对中医产生兴趣,高考时也毫不犹豫填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第一志愿。

“学中医针灸其实很累、很苦。”赵凌说,学中医的不仅要学中医,还要学西医。不仅要背医古文,还要背汤头、穴位,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实践。

她至今还记得,在读本科时,为了练习扎穴位,她就在自已身上练习。“这既是要找准穴位,也要体会扎针后的切身感受”。刚开始时,赵凌由于找不准穴位,经常把自己扎得全身到处都有红肿针眼。周末回家后,她又拿家人“开刀”,父母、亲戚也成为她练习针灸的对象,好在家人对她十分支持,全力配合她。在她的努力下,5年时间里,小小的“银针”已运用娴熟。

只要从事医疗行业,患者都是第一位。在她读硕士需要上门诊时,赵凌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始少有患者找她,因为在患者心里都希望看老医生。赵凌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对患者热情服务,用自己的所学一丝不苟治疗,久而久之,她的技术得到了认可,找她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尽管她现在已担任了针灸推拿学院的院长,但她每周仍坚持一次门诊,“只有与患者保持零距离,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也是创新的方向。”赵凌说。

结束5年的本科学习后,赵凌又继续读硕、读博。这期间,赵凌有幸师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梁繁荣教授,也正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赵凌在针灸学上展现出了才华和创新能力。

首次科学地回应国际学术界的质疑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世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医针灸,已被包括欧美在内的许多国家所认可。

但长期以来,因为影像学上无法认定穴位,使得中医针灸的穴位是否存在在国际上备受争议。

2005年,德国科学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报道,发现针刺穴位与非穴位的临床效果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结果否认了穴位存在治疗效应,也否定了针灸穴位效应的科学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中医界都憋着一股劲,想用事实证明具有上千年传承的中医针灸穴位的存在。

从2006年起,赵凌与自己的导师梁繁荣教授及团队就一起开启了针对“穴位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大量研究。赵凌与团队围绕穴位效应特异性,以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慢性颈痛等疾病作为研究对象。

“整个研究的过程非常艰苦”,为强化试验的可信度,针对国外学者得出的经穴不存在特异性的结论,团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比对穴位与非穴位、同一经脉不同穴位以及不同经脉不同穴位的治疗效果,力求用试验数据说话。在来自全国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多位学者的全力支持下,他们对全国5000多名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所涉及的病症,包括了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等。试验结果证明,针灸的有效率高达70%至90%。

在临床研究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初期需要说服患者参与试验,有的患者因为担心健康问题而放弃。在试验中间,还有的患者中途想放弃,也需要去做思想工作。赵凌说,那些年,她和团队成员几乎每个月都要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而且还要随时收集、整理、记录每一位参与试验的患者情况。

艰辛最终换来了成果,付出得到了回报。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和多模态神经影像研究,确证了穴位效应的特异性并发现了其表现特征。自2017年起,赵凌与团队的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包括《JAMA 内科学》等在内的世界医学顶刊,首次系统、科学地回应了国际学术界的质疑。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偏头痛的针刺临床研究结果也作为高质量临床证据被纳入国际指南,影响国内外临床实践。

取得这样的成绩后,赵凌并未停止针灸在治疗各类疾病上的创新。“中医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在治疗疾病上,还需要不断向前。”赵凌说,“以疼痛为例,尤其是慢性疼痛,西医对疼痛的治疗多是止痛或者预防为主,但很多药物容易引起耐受。但疼痛是针刺治疗的一个强项,针刺可以发挥整体化治疗优势,身心并治。中医治疗疼痛如此,在其他一些疾病上也应是如此,所以中医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不断挖掘和创新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