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滔 成立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国家竞争和民族进步的主动权。近日出版发行的习近平总书记《论科技自立自强》深刻回答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以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
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西方经济学认为,长期来看,只有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来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由科学技术推动的发展史。重大科技创新往往催生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并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民族的命运,在很大程度是由这个国家、民族的科技水平所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研发从集体规模扩大到国家规模,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往往是有组织的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合作、资本和资源密集投入的结果。1945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被视为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推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开启政府对科学研究大规模投入时代,形成以政府资助为支撑、以大学基础研究为创新引擎、以产业研发为经济增长点的协作系统,奠定了美国科技领先优势,支撑起美国霸权地位。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将科技视为竞争力的核心,德国政府提出“德国的发展只能依靠以研究和创新为中心的科研政策”;英国政府提出“以科学、工程和技术为动力提高英国的国家竞争力”;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在当下时代,各国政府均将科技事业视为国家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将科技发展摆在国家政策的突出位置。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顾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新中国建立后,为改变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和打压,在一穷二白的艰难环境中奋力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系列重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要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紧紧依靠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科技投入跨越式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位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成果喷涌而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当前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在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更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论科技自立自强》的出版发行恰逢其时。
贯彻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
科技自立自强相关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和全国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的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实际、合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要论述。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以新型举国体制,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
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推动科技、教育、产业紧密融合。
要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人才心怀“国之大者”。
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要持续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面对部分国家将科技创新“政治化”“集团化”“武器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转变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契机,也要让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推动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共享。
要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校使命。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结合点,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要以更大担当投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践行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高校使命。
迈步新征程,我们当牢牢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机遇和时代使命,砥砺奋发、笃行不怠,以科技自立自强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基,让科技创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步之魂。
(作者分别系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