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王朝
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
船棺葬的神秘面纱
在四川成都平原系列考古中揭开
古人为何以船形做棺?
船棺葬能否破解古蜀文明的历史谜团?
跟随《寻古中国·古蜀记》
第五集《再续华彩》
在丰富精美的文物遗存中
进一步感悟古蜀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2000年7月29日
成都市青羊区商业街
几段大型乌木出现在工地上
考古学家确认是一处船棺葬
经过一个月的挖掘
规模宏大的船棺葬墓坑赫然呈现
船棺
一种独木舟形的棺木葬具
商业街船棺葬墓坑内
平行排列着17具棺木
其中4具是大型船棺
最大的长18.8米、直径约1.7米
棺木之下还有15排枕木铺垫
这一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
墓穴周边遗留着木构地栿
或存在着同时期建造的祭祀建筑
无论是地上建筑的规模
还是地下墓葬的面积
都表明商业街大墓的主人非同一般
其随葬器物均为色彩斑斓的漆木器
墓主人的等级身份逐渐清晰起来
数以百计的漆木器构件
经过考古队员十余年的清淤发掘
整理修复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
结构最完整的一件漆床
提供了破解古蜀开明王朝诸多谜团的钥匙
商业街大墓漆木器的出现
打破了“成都本地不产漆器”的观点
观察其形制纹饰和制作技术
既有长江中游楚器和中原青铜器的风格
又有浓厚的蜀地色彩
“雕镌扣器,百技千工”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
描述了蜀地漆器制作的盛景
由于四川地区气候湿润、盛产生漆
特别适合漆器制作
加上原料来源丰富
当时的官府工厂便在此设立
发轫于商周时期的成都漆艺
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融合中
日渐成熟,趋于兴盛
成为繁荣成都商业最重要的手工技艺之一
沿袭千余年的成都漆器制作
在非遗传承人手中持续焕发时代魅力
墓主人到底是谁?
难道真的是蜀王吗?
未被盗扰的商业街船棺葬8号船棺
发掘出的人体骨骼
无法组成一具完整的骨架
让考古人员十分困惑
对比分析发现
商业街大墓年代约为公元前400年
大致处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此时正是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
开明王朝末期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
开明王或由于某个重要事件
或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发展
决定将都城迁往成都
迁都后随即效仿中原礼制
在古蜀建立起宗庙礼乐制度
据文献记载
开明氏一族习水
长期与水和船相伴
逝后极有可能以船棺入葬
或留下商业街二次葬的奢华墓地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
墓主身份尚无法推断
后续的考古发现中
“+”“米”等字型符号反复出现
这些符号既抽象又无规律可循
它们到底有何寓意呢?
270多种单个符号、1100多种符号组合
由于大量出现在巴蜀地区
考古学家称其为“巴蜀图符”“巴蜀图语”
2015年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湾镇双元村
一处由270座墓葬组成的墓葬群在此发现
其年代横跨春秋和战国时期
编号M154的船棺葬等级最高
其随葬铜器上同样发现“巴蜀图语”
相继发现的几何形符号
相继出土的不规则形状铜印章
印证了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古蜀先人
用相同的符号、共同的记忆
记录着这方水土的制度与信仰
增强着社会群体的凝聚力
商业街船棺葬与双元村M154大墓
年代相似、规格相当
也都无法确定墓主姓名
但蜀地高等级贵族这一身份确认无疑
从规模宏大的墓坑到气势雄伟的地面建筑
从精美的随葬器物到神秘的“巴蜀图语”
都见证着古蜀开明王迁都成都后
效仿中原礼制,建立宗庙礼乐制度等成果
向世人展示着蜀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1980年3月
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
发现一座战国时期蜀国高等级大墓
墓中共计出土188件铜器
并出现“五件成组”的现象
推测其为一种最高等级礼制的象征
或是古蜀开明王改革的直接结果
5件套列鼎
有一件盖内铸造着铭文“邵之飤鼎”
字体是春秋战国时楚地流行的“鸟虫书”
列鼎制度原本是中原王朝的礼器制度
蜀地的青铜器上
为何铸造有楚地流行文字?
为何刻意模仿中原礼器制度呢?
楚
周朝时期中国南方建立的诸侯国之一
经过变法革新后国力日盛
其实力能带甲百万、地半天下
可与北方大国晋国和西方新兴大国秦国抗衡
伴随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向蜀地急剧扩张
蜀地社会上层开始模仿楚式和中原礼器制度
尊缶
用于盛放酒浆
一件东周时期造型别致的青铜酒器
出土于成都青白江双元村墓地
酿酒传统在古蜀大地早已有之
宝墩文化时期早已出现
盛放饮品的盘口圈足尊和澄滤器
今天的泸州老窖博物馆中
一件件精美至极的青铜酒器
令人遥想古蜀先民对酒当歌
酣畅淋漓的动人场景
从陶器到青铜器
从裹腹到追求口感和仪式感
蜀人的巧思与智慧
在三星堆的天马行空中
在浓香四溢的美酒中
同样源远流长、延绵至今
蜀道
特指由四川北通关中的古驿道
其交通主要遍布于白龙江河谷沿线
多种文化在蜀地汇流交融
离不开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蜀地古道
成都和汉中被米仓山和大巴山阻隔
如果古蜀开明王朝的北境在汉中
如何实现两地往来交通呢?
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
蜀人在难以立足的断崖绝壁
破石凿洞,打桩架桥
修建出向北直抵汉中平原的金牛道
其500多米长的坚硬岩壁上
分布着三排上千个栈道孔眼
上排孔搭雨棚
中排孔架木栈供人马通行
下排孔用于加固支撑、防患未然
古蜀先民用血肉之躯修筑的各类古道
成为连接蜀道南北的重要通道
将偏居西南的四川盆地与中原连接
再经云南直达缅甸和印度
成为南方丝绸之路
它以成都为起点连接了欧亚大陆
古代蜀地早已和外界相通
并非想象中的一片孤岛
越南义立遗址发现的一些器物
与三星堆遗址中的部分遗存相似
封闭地形孕育出开放包容的文化
崇山峻岭无法阻隔文化商贸互通
信念与气魄让天堑变成大道通途
公元前316年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
秦国利用巴蜀攻战的机会
从金牛道入川灭亡蜀国
并将其纳入秦国版图
随后沿道路设置郡县
自此秦国开始对蜀地的经营
依托蜀道
秦国入蜀治水患、建城市、强经济
为成都走向“天府之国”打下基础
各类蜀地制造
蜀锦、蜀绣、盐、铁、漆器等
依托古蜀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行销海内外
虽然古蜀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
实现了融合发展并延续至今
古蜀文明也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
一颗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明珠
通过开明王朝的大量文物遗存
我们了解到古蜀国的来龙去脉
实证了古蜀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进程
期待考古人发掘出更多的实物
及其背后的故事
带我们更深入地感悟辉煌灿烂的古蜀文化
6月14日CCTV-1 22:30档
《寻古中国·古蜀记》第五集《再续华彩》
让我们踏上沉睡千年的土地
追溯那段神秘绚烂的历史
体验辉煌灿烂的古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