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调研看四川:锦绣天府新画卷

2023-06-16 09:13:07来源:求是编辑:林霜

锦绣天府新画卷

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人间福地”的美誉,更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热土,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四川各族群众,十分关心重视四川工作,多次到四川视察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6月,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亲自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寄望四川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初夏时节,调研组走访四川大地,深切感受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实践、新气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实践,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成为四川新征程上高亢雄壮的主旋律。

思想引领定方向

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眼见一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沉浸式”教学正在举行。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来到永丰村,叮嘱我们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授课人”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带领10多名四川省厅级干部“学员”步入稻田,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殷殷嘱托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一路领略乡村振兴的可喜成就。

2022年底,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出炉:提质改造3340亩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1.5公里生态沟渠,黑化改造13.8公里干线村道……随着规划的实施,永丰村日新月异,村民喜上眉梢。李雪平对调研组介绍说,在去年增加130多亩农田基础上,村里今年又增加了200多亩,“农村发展越来越有看头,农民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科学指南”,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示。他强调指出,四川始终坚持凝心铸魂强化忠诚,遵循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科学指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深悟透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构建起抓落实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各项指示要求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四川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也是基本省情。着眼全党全国大局、立足自身特点优势,四川努力找准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坐标,明确改革发展主攻方向,奋力探索创新改革发展路径。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指出的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川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城市、农村,在企业、田野里问问题、找答案,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省委制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督办落实实施细则》,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贯彻落实情况,制定深入推进的措施办法,一项一项细化落实。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的决定》,鲜明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实践。

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之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C视觉供图 郝飞/摄

“四化同步”,就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重在解决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的问题;“城乡融合”,就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重在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五区共兴”,就是坚持成都极核引领、都市圈带动、增长极支撑,高水平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重在全域协同联动、在缩小地区差距中同步实现现代化。“三者紧密联系、内在融合,是一个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有机整体。”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李文星介绍说,“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将“国家所需”和“四川所能”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每逢降雨,绵阳市北川县石椅村云雾缭绕,恍若“云朵上的山寨”,美丽景色令游客如痴如醉。今年“五一”假期,约1.5万人涌入石椅村,羌寨创造了348万元的旅游收入新高。谈及刷新纪录的“秘诀”,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用一句话直抒胸臆:“不负重托加油干!”他的心中始终铭记,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包括石椅村在内的各地基层干部群众,与大家拉家常、问冷暖,分享迎接新春的喜悦,极大激发了乡亲们拼搏奋进的信心决心。

石椅村600多公里外的昭觉县,大凉山彝族同胞在漂亮的新居外墙上写下强烈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四川人民对领袖的衷心爱戴之情,也承载着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足安宁、把日子过得更加幸福安逸的决心信心。

 

四化同步添动力

走进攀钢集团攀钢钒轨梁厂,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钢轨生产线开足马力,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支百米钢轨下轧线。凭借高纯净度、高尺寸精度、高平直度、高表面质量等优势,攀钢钢轨已铺设在全国70%以上的铁路线路上,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条钢轨生产线,是我们与星云智联、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联合打造的工业大数据应用产线。”攀钢钒轨梁厂党委副书记、厂长冯伟介绍。他说,经过最新改造升级,该生产线建设了重轨大数据分析平台,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能满足普通铁路、高铁、地铁、有轨电车等多种钢轨生产需要,更好助力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

四川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农业现代化处于提质增效期,信息化处于动能释放期。推进“四化”,将是一个多重任务叠加、多重目标协同、多重路径并行的共进过程。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四川提出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高中伟向调研组道出了“四化同步”的要义所在。

新型工业化是“主引擎”。针对工业发展存在主体支撑不大、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四川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聚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川渝携手打造电子信息、汽车产业、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四大万亿级产业。2022年,四川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9%、75.9%、30.9%。今年上半年,这些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信息化是“关键引力”。四川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机遇,重点推动数字赋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不断释放新动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在机械臂的旋转挥舞下,一张叶片的加工精度可达0.03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1/3。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今年3月,由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50)商业示范机组,在广东清远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的空白。东方汽轮机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介绍,在G50研制过程中,东方汽轮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形成燃机设计/制造标准超1000项,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能力。一季度,东方汽轮机新增生效订单同比增长30%,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

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四川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 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支撑。“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川“三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牢记嘱托,四川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成都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内,农田连块成片,沟渠、机耕道、堡坎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示范基地负责人杨福明介绍说:“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种田全程机械化生产,亩均比过去增收300元左右。”当地通过建设数字农田,发展智慧稻米,设立三级田长,让“良田必良用”;推行农田管护机制、建管用商业险,实现“良田有人管”;探索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解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等难题。今年,四川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多产粮、产好粮,把丰收牢牢抓在手中。

图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重跨厂房。 C视觉供图 向宇/摄

四川有15项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全国每10头猪就有1头来自四川,每10杯茶就有1杯来自四川,每10斤菜籽油就有2斤来自四川,每10袋泡菜就有7袋来自四川。为进一步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四川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等,明确了今后的“任务书”、“路线图”:在目标上,锚定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农业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六强”目标;在路径上,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标准化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和夯实项目化支撑,推动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方法上,通过抓重点、补短板,抓关键、求突破,以重点关键突破,带动质量效益提升。

 

城乡融合共发展

 

邛海,四川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位于凉山州西昌市。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飞鸟翔集,气候宜人。邛海南岸,有个大石板古村,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马辉介绍说:“我们立足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支持村里建设特色餐馆、书店、茶室等业态载体。”该村按照“公司+农户”形式发展民宿旅游产业,415户村民参与经营,村民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现在日子过得好,我家亲戚开民宿,光一个‘五一’假期就挣了上万元。”村民段元俊高兴地说。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认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四川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结合实际,四川明确城乡融合重在重构城乡关系、塑造良好发展生态,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2023年1月18日,四川省北川县石椅村村民跳起“沙朗”,欢庆新年。 C视觉供图 杨树/摄

做强县域经济,夯实底部支撑。拥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首位的四川,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切入点。制定实施县域经济强县强区强镇培育方案,赋予县级政府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力,从实际出发引导大城市周边县城加快发展、专业功能县城差异化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合理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有序发展、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2022年,四川共有17个县(市)区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榜单,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调研组了解到,射洪市锂电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实现产值320.62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58%;西昌市探索“度假引领、景城一体”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摘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76个国家级旅游“招牌”;彭州市与什邡市共同发展川芎特色产业,川芎销量占到了全国的3/4;等等。

构建城乡通道,促进要素流通。变“蜀道通”为“蜀道畅”,四川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2022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40.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179公里、居全国第三,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总里程分别达到3.9万公里和35.7万公里、均居全国第一。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山货进城、城货下乡”更加顺畅便捷,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川坚持市场化配置,做好“地”、“钱”、“人”三篇文章,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布局、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做活“地”的文章,让农村土地资源保得住、盘得活;做足“钱”的文章,让乡村建设资金有保障、落到位;做好“人”的文章,让乡村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依托邛窑文化资源和茶、竹产业基础,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邛窑旧址与文创项目“联姻”,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把村集体、村民、政府产业扶持资金按1:1:1等比配备入股资金,统筹运营旅游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也把大量城里人变成了“新村民”。

均衡配置资源,实现利民惠民。四川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美丽乡村(社区)展现新面貌。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98%,实现村村通4G和光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8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县有文化馆、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广场”。

四川突出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建强基层干部队伍,破解治理痛点、堵点、难点,增强城乡治理效能。在乐山市夹江县,当地成立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探索成立镇级片区和村级片区党组织,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社区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达州市开江县探索将商圈、物流、物业等新兴业态纳入党组织管理,将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进行统合,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取得实效,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五区共兴“一盘棋”

5月5日,“推动‘五区共兴’,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亮出四川推动“五区共兴”发展的“施工图”。

四川地域广阔、地理差异明显、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五个区域经济板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不同,不同片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距,革命老区、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区域协调发展不足比较明显。

图为2023年3月27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 C视觉供图 田鹨/摄

如何让不同区域经济板块各显其能、各放异彩?四川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大力推进“五区共兴”发展。

“这不是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四川既不能走‘一城独大’、‘一枝独秀’的单核发展之路,也不能搞削峰填谷的平均主义。”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宾看来,“五区共兴”有助于促进全域联动、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功能适配,有效缩小地区差距,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

五区如何共兴?四川坚持下好“一盘棋”,弹好“协奏曲”,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呈现协同联动、竞相跨越的良好态势。

——着力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成都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与德阳、眉山、资阳合作,强化整体联动同城发展,加快建设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2022年12月16日,四市招商部门共赴深圳,以整体形象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开展“成都都市圈(深圳)联合招商投资推介会”;同月,四市联合编制的《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产业链全景图》发布;今年2月,四市共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成都都市圈全球投资推介,现场签署联合招商合作协议。四市围绕“建圈强链”思路,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组团联合招商、共建产业园区、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等方式,推动产业错位协同和特色化发展。

天府通“互通互惠”覆盖28个区(市)县,22340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结算,1490家企业开展跨市域产业协作,43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2022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2.62万亿元、占全省比重46.2%,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初具雏形。

——着力做强次级增长极、培育新兴增长极

站在天府新区规划厅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环湖不断“生长”的楼宇勾勒出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天府新区初步构建起了‘大开大阖、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公园城市正在从理念走向现实。”

湖畔,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标识尤为醒目。湖东侧,多个圆弧形建筑构成“成都科创生态岛”,这是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湖东南两公里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像一颗“蓝宝石”静静矗立,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建成投运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坚持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四川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省级新区,“一中心一方案”推动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

——着力推动五大片区特色发展

造型各异的砂罐均匀排布在椭圆形的炉子里,熊熊火苗蹿出地坑,砂器在土与火的交融中逐渐成型……在雅安市荥经县黑砂活态馆,黑砂出炉这一幕颇为壮观,一座集观光休闲、康养度假、黑砂产销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国黑砂城”正在形成。

成都联合绵阳、遂宁等市成功申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宜宾泸州携手共建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和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凉山州、攀枝花市共同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南充加快建设5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阿坝州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成为四川推动五大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路。

——着力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

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搬迁安置点沐恩邸社区服装厂车间,上百名工人正在服装加工生产线上有序忙碌。工厂外墙上,“居家就业奔富路 就业帮扶换新颜”等红色标语十分醒目。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曾是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在新时代书写了“一步跨千年”的人间奇迹。昭觉县委副书记、县长白此联介绍说:“为了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我们打造了沐恩邸服装厂、志伦电子工厂等‘家门口就业基地’,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在沐恩邸服装厂,已有来自5个大型安置社区的230余名搬迁群众在此务工。

对于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高质量发展,四川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构建起先发地区、部门、企业与欠发达地区结对共富机制,着力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打造先发带后发、先富帮后富的区域发展格局。

成都平原经济区“压舱石”作用明显,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势头良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五区共兴”的生动场景,正是四川各区域经济板块竞相发展良好局面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新征程,四川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砥砺前行。“天府之国”气象万千,前程似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