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今年6月,四川省平均降水量仅86.4毫米,呈现“温高雨少”的显著特征。在川渝毗邻地区,干旱天气也导致两地跨界江河水量较常年有所减少,川渝跨界江河水资源调度面临挑战。
近日,川渝两地首次开展跨界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控断面联合监督检查,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破解难题。
川渝两地水利部门联合检查水资源管控断面。 受访者供图
水系同源 需科学配置水资源
“从3月开始,顺河水文站就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最小下泄流量持续预警。”省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田睿介绍,在川渝毗邻地区,国家和省级层面设置了许多水资源调度管控断面,监测和管控水量、水质等指标。顺河水文站就是一处省级水资源调度管控断面,位于川渝跨界江河大清流河上,地处内江市东兴区境内,其上游有3公里多的河道位于重庆市境内。
究其根本,3月以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上游河道外取水较多,是导致顺河水文站流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就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进行了重点部署。省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力军表示,川渝两地水系同源、江河连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江河有81条,总长度1万多公里,在许多河段,川渝互为上下游、左右岸关系,“水资源有限,两地必须‘商量着用’。”
“此次联合监督检查,可以说是迈出了‘第一步’,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刘力军说,双方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目的就是要做好供水安全保障,通过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河湖基本生态用水,全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合作 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
除了对跨界江河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利用,此次联合监督检查还欲破解一些体制机制、行政区划上的难题与桎梏。
例如,川渝跨界江河上的水资源调度管控断面分别位于两地境内,而上级部门对相关断面的流量、水质等指标考核只针对所在地。“川渝跨界江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状态,如果一方只考虑自己,很容易导致另一方的断面考核不达标。”省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谭嗣城说。
沱江支流大清流河一处取水口。 受访者供图
以沱江支流濑溪河上的高洞电站为例,该断面位于泸州市泸县境内,上级部门对该断面的最小下泄流量考核指标为2.35立方米/秒,而在其上游50多公里处的重庆市大足区玉滩水库,其最小下泄流量考核指标为1.02立方米/秒。
“干旱天气导致沿途汇流减少,加之河道外取水增多,在这50多公里的河道上,很难补充到足够多的水源,到达下游时,经常会出现流量不足的情况。”谭嗣城表示,要达到上级部门对断面的相关考核要求,要么加大上游下泄流量,要么调低下游断面考核指标。
过去,这方面的协调沟通较少。随着当前“旱涝并重、旱涝急转”等极端情况趋于频繁,加强沟通协调势在必行。
“此次联合监督检查让我们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合作也就一拍即合。”重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和重庆都有需要对方协助配合的地方,已就合理配置水资源、对水资源紧张区域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协调统筹平衡上下游与左右岸用水需求等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联合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川渝两地水资源调度部门还将积极探索建立跨省江河水资源调度工作常态化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共同守护一江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