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70年·中省主流媒体阿坝行⑦丨林麝在马尔康的65年

2023-07-13 20:40: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文/图

7月12日,“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中省主流媒体阿坝行第三分队走进马尔康。

“中国林麝主题公园”,7月12日下午,当一段巨大横木搭成的大门出现在眼前,横木上的两只仰颈觅食的林麝映入眼帘——参加“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中省主流媒体阿坝行采访活动的记者们知道,亚洲最大的人工养麝基地到了。

这里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镇哈飘村,是四川养麝研究所马尔康林麝养殖基地,在国内最早、最系统开展人工养麝研究,是人工养麝种源发源地。灵动、可爱的林麝已经在这里“生活”了65年,价值高于黄金6倍的稀缺中药材麝香,从这里走向公众。

麝香是众所周知的名贵中药材,野生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养一只雄麝相当于保护3至4只野生麝”,LED屏上的一句话,揭示了这个基地的使命——保护野生动物,也满足人类的麝香需求。

中国林麝主题公园。

65年间,改写“杀麝取香”历史

基地门口悬挂的五块牌匾中,既有“阿坝州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也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育科研基地”。

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与四川养麝研究所启动 “濒危林麝繁育及麝香资源保育”研究合作,双方确定在繁育数据库构建、谱系建立等方面开展合作。

走进基地,左侧一幢颇具科幻色彩的建筑闯入视线,这是7月底即将亮相的主题公园研学馆,采访小分队是首个一睹真容的外来团队。

许多人不了解林麝与麝香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详尽而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将这个神秘的麝香王国呈现于众人眼前。

林麝,它的原生种仅分布在中国和越南,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栖息海拔在2000—3800米之间,四川是其分布地之一。林麝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山海经》中,麝香的重要价值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具有抗炎、强心、改善脑循环等高药用价值。

中国曾是世界上麝香产量最大的国家。古代取香技术极度落后,人们获取麝香的唯一途径就是“杀麝取香”,由此也为林麝乃至其它麝类带来了灭顶之灾。

1958年,中国开始着手人工养麝研究,先后在四川和陕西建立了养麝场。四川设立了马尔康獐鹿场,2012年更名为“四川养麝研究所马尔康养獐场”。65年来,这里攻克了人工养麝的两大难关,一个是从高海拔养麝变为低海拔养殖,一个是林麝饲养和活体取香,并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也就是说,过去取一点麝香要杀一只麝,现在是人工林麝终身可取香23次,一年一次。

一段科普视频展现了麝香的提取过程。在打了镇静剂的林麝肚腹处,一个类似囊包的组织里,藏着一包朱砂般大小的黑色颗粒,工作人员用取香钥一点点取出,整个过程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完成。

提取麝香。

抱憾离开,不惊扰产崽林麝

在研学馆里,LED显示技术得到充分运用。一段弧形长廊全为显示屏,变幻的图像模拟了林麝生长的自然环境——林麝在山林间奔跑,溪水在河谷里流淌,生机盎然,野趣十足。

主题公园内有科技展览馆、专题文化区、VR体验区、科普长廊和餐厅等部分。公园外部设置了水景观和3D画围墙。

在展览区,两只林麝标本陈列其间。细看,林麝灰色皮毛,个头不高,身姿小巧,灵气十足。

林麝标本。

近十余年来,人工养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5年6月起,国家全面禁止野外猎捕获取天然麝香,禁止出口天然麝香,基本断绝了天然麝香原料来源。

人工养麝因此成为主要手段。据四川养麝研究所统计,截至2021年底,四川共有人工繁育林麝5588只,马麝230只。

“马尔康市林麝产业园”,是这里的另外一张名片。半个多世纪存在于此地,“马尔康林麝”也成了四川麝香的代名词。近年来,发展林麝产业成了马尔康发展经济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了解,林麝产业园区总面积238.2亩,集“林麝养殖、研学观光、人才培训、原料开发、自然科普、生态文明宣传、农旅融合示范、休闲娱乐”于一体,分为林麝主题公园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基地目前养殖224只林麝,设计存栏规模达500头,划分有办公区、养殖区、原料区等。总共有3间大圈舍,以及259间小圈舍,圈舍选建在环境比较安全的地带。

马尔康为林麝产业园区设计了五种联农带农机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整合进来,将园区培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园区建成投产后,预计到2025年麝香和林麝园区综合产值将超过8000万元。

工作人员介绍说,林麝天性胆怯,为独居动物,几乎无抵御肉食动物攻击的能力。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中旬均可产崽,每胎多数为两仔,“现在正是他们产崽的关键时期”。考虑到林麝产崽不宜惊扰,采访小分队放弃了进圈舍参观的计划,抱憾离开,相约日后再来采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