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⑤丨曾是繁华水码头

2023-07-24 23:03: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海报设计 曾慧 张炼

见四川

 

 

乐山清溪古镇:于江河怀抱中感受诗意芳华

向雨欣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在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城西南十公里处的清溪古镇,临马边河而建。有史料记载,千年前,“诗仙”李白正是在这里吟咏着《峨眉山月歌》仗剑出川。

山月邈邈,大河汤汤。如今,传承千百年的诗意风华,随着人们的吟诵、船工的号子,穿梭在江河奔流的磅礴里,贮留于清溪古镇绵延的山势中。

俯瞰清溪古镇 犍为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7月17日,记者走进清溪,在这个被江河抱拥的小镇里,感受独特的诗意芳华。

一个“圆” 串起小镇十景

“马边河在这打了个弯儿,便有了清溪。清溪镇在这画了个圆儿,便通了筋骨。”指着这条路,古镇里的居民说,这个“圆儿”就是揽抱古镇旧城区的沿河步道。钟情诗文的清溪人看它酷似船型,便假借李白扁舟一叶下渝州的典故,将其命名为“太白步道”。

在清溪,从这条路出发,不仅有这样如诗如画的“源头故事”,还有更多与诗意相关的美景。

“清溪有‘十景’。”清溪镇党委书记刘超介绍,古镇的历史印记浓缩在了“一名镇、一名人、一名酥、一首曲、一首诗、一台戏、一碗酒、一把串、一杯茶、一座院”等十个景别之中,它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

为了更好凸显这些印记,镇上对“太白步道”进行了修缮。行走步道之上,一侧是水清河畅的沿岸景致,另一侧则是青瓦出檐的川西民居。“我们清理改建了23个闲置院落用于场景打造。”刘超介绍,如何将古镇的气韵诗意与居民的市井烟火相融合,是当地一直在思考的命题。石板路、小巷子、竹编艺人、老茶馆……以步道打造为开端,清溪镇正在将这里的新与旧、人与境,编织成“人、镇、景”和谐统一的产业生态。

傍晚,华灯初上的清溪古镇,多了几分暑气蒸腾的氤氲。夜色中,一条沿着滨河步道向外延伸的灯光带,将波光、古建、夜市、步道缀连起来。市民游客或临河撸串,或漫游夜市,热闹的夜间经济为古镇带来一番别样的烟火气。

清溪夜景 犍为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里原来都是边缘地带。”在清溪镇居住了四十余年的牟文全告诉记者,与“太白步道”配套打造的亮化灯带,既改变了游客的游览习惯,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留宿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许多当地人也在家门口支起了夜市摊位。”

“要让居民和游客同时享受到这里的诗意与生活。”刘超表示,步道等基础设施改造只是开始,当地下一步将统筹古镇业态提升和乡村振兴,沿“太白步道”落地“清溪十景”,形成文化、商业、休闲、餐饮融合发展的滨河新业态。

几处景  活化古镇“文脉”

在当地人眼中,诗歌是清溪的“灵魂”,正是这里秀美的山水风光,才孕育出诗词的灵气;正是有了古建宫庙,才涵养了诗词的多彩。

行走在镇上的古老街巷里畅想:或许某位古代诗人正是踏过脚下的这块青石板,来了灵感,创作了佳句。

清溪夜景 犍为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清溪镇镇长吴小洪告诉记者,在历代清溪人口耳相传中,李白登舟之处的“古蜀码头”虽经千年,但遗迹尚存,“就在清溪”。这里还流传着清代当地“宁氏三杰”家风等美谈故事……“清溪千年文化脉络,犹如一本厚厚的古书,是一座‘人文富矿’。”他指着沿岸正在打造的一处景观说到,当地在挖掘清溪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通过景观打造,让这些故事“活化”为可见可感的文旅场景。

“陈家渡”“篾市巷”……目前,在清溪古镇已有60余处文化或诗词景观被还原出来。此外,诸如“清溪茶”“泡子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走进了烟火市集,为游客“诉说”着马边河畔往日的商贸繁盛。

“桃源洞口知何处,想在清溪水一方。”曾经的诗词画卷,正在当下的清溪古镇,徐徐展开。

见重庆

 

永川松溉古镇:在“修旧如故,活化更新”中重焕生机

雷皓羽 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漫步在永川区松溉古镇里,滚滚流过的长江赋予了松溉特有的韵味。

随着水码头的作用逐渐削弱,古镇虽然一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如今重新启动的“修旧如故,活化更新”中,它正在向世人重现昔日“小山城”“小重庆 ”的辉煌。

永川松溉古镇 重庆日报记者 崔力 摄

昔日商贾和马帮中转枢纽,曾有“小山城”“小重庆 ”别称

追溯松溉古镇的历史,据传已有千年之久。

“曾经,这里是往来商贾和马帮中转枢纽,镇内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松溉镇旅游服务中心主任王峰介绍说,历史上的松溉,是长江沿线著名的物资集散枢纽。水路有上中下三个码头,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陆路有马帮,从各县境内运货至此的马和骡子每日近千匹,在老街来往穿梭,组成了“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时万盏明灯”的繁华景象。

据了解,自清代以来的300多年,是松溉发展的“黄金时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左右,当时松溉场镇共有大小26条街,青石板路更是长达6公里以上。

在古镇的街巷中,有一些熟悉的地名:菜园坝、两路口、临江街、黄桷树……

据资料考证,这些地名因松溉的地形地貌与重庆主城区非常相似,当时松溉的人们便借用主城区的一些地名来命名松溉的部分街巷。从此以后,松溉便有了“小山城”“小重庆 ”的别称,并沿用至今。

根据史料记载,随着交通方式转向陆路后,松溉水码头的作用逐渐削弱,古镇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更好地推动松溉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建设,2020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进了松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评估及修编工作,扩展了松溉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形成了古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系列方案。

“修旧如故,活化更新”,让千年古镇重新焕发生机

修旧如故,活化更新,让松溉古镇重新焕发“第二春”。

“今年国庆节,这里的民宿就要对外营业了。”在松溉当导游多年的冯敏,亲眼见证了古镇内秦家大院天后宫从一片断壁残垣“蜕变”为特色民宿。

漫步老街上,处处油纸伞、红灯笼高高挂起;熊氏杆秤、松溉草编、老油坊、奶奶的裁缝铺、剪纸手工店等,让市井坊间充满烟火气。

2022年初,提档升级后的松溉古镇重新开门迎客,热闹的场景让镇上的居民们感叹:“那段繁华的时光又回来了!”

永川松溉古镇 重庆日报记者 崔力 摄

在非遗街,“90后”罗钞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油纸伞店。夫妻俩以前也在外面打工,2017年回到古镇后,再也不想出去了,“古镇里有我的乡愁,加上这些年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政策,收入和在外面差不多。”

古镇里,像罗钞这样的新时代手艺人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经过三年多的保护修复,松溉古镇不仅保留了松溉古县衙等建筑原有特色,还结合丰富的人文遗址和长江文化打造了松溉老油坊、马帮议事厅等景点。

建筑工人正在用喷火等方式让修复木料“修旧如旧” 重庆日报记者 崔力 摄

“保持古镇的原生态,是松溉古镇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永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李勇表示,下一步,古镇将打造一批“有看头”的文化保护传承项目、“有尝头”的永川味道、“有买头”的旅游产品、“有念头”的网红民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