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青年记者单子依:提出让选手有话可说的好问题|人境·主角

2023-08-07 17:21: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人物名片

单子依,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热爱写作,曾于各类期刊及报纸发表文章。入选成都大运会青年记者计划。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8月4日,成都大运会官方网站上,刊出一篇名为《大运会开幕式上最夺目的奔跑者》的新闻稿,讲述了大运会开幕式上“青春追梦”文体表演中,备受瞩目的“原地奔跑者”之一、成都姑娘王婧怡的故事。

稿件标题下方,“青年记者计划”6个字十分醒目,明确提示着这篇稿件的由来。它的作者,便是成都大运会青年记者计划12名国内参与者之一、今年刚刚保送成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的成都女孩单子依。

“新闻行业很有感染力,很能让人在与人和世界的接触当中,去找到自己心情的变化和情感的共鸣。”大运会青年记者的工作,让单子依学到作为一个媒体人,怎么去灵活地沟通,如何和选手、观众共情,写出一些比较好的报道。


成功入选,成为24名青年记者之一

今年5月,成都大运会青年记者计划正式启动,单子依的朋友将这一消息转发给她。这一计划在国内只选拔12个人,对于自己能否入选,她心里并没有底。

报名和选拔过程的确不轻松。主办方要求报名者提供自己拍摄的体育照片或视频,用作大众评选,此外还需要个人简历、行业的专家推荐信,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曾经获得的荣誉证明等等。单子依尽管有一些新闻实践经验,但此前很少涉足体育题材,因此花了几天时间,到成都体育学院、浣花网球场等专门拍了一些素材。

单子依坦陈,提交了报名材料之后,自己的信心依然不足。“我觉得大运会这种规格的赛事,有这么一个青年记者计划,肯定有很多人尝试,后来的确有起码两三百人报名。”因此,当接到通知入选的电话,单子依自然特别开心,立马着手进行准备工作,例如图片拍摄。“因为体育赛事的动态捕捉很难,我就先去网上学习怎么构图,学习摄影记者拍摄体育照片的技巧。”

入选青年记者计划的24名中外年轻人,于7月24日抵达成都入住。大家“中外搭配”,单子依的“室友”,是毕业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女孩米里亚姆·塞里比勒。一系列欢迎仪式、培训、参观之后,他们随即迅速投入紧张的新闻采写工作。

青年记者的任务,是在大运会官网的专区内发表不少于5篇报道,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基本上去哪一场比赛、采访哪一个人或者哪一天去,都是我们自己安排,导师主要是起到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单子依说。


全神贯注,发现记录精彩瞬间

单子依发掘的第一个采访选题,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青春追梦者”王婧怡。“当时她在原地奔跑,镜头还专门对着她一段时间。”更巧的是,她发现,王婧怡是她高中同一个舞蹈队的学妹,于是便联系进行了一次线上人物专访。

除了选拔、训练和学习、生活等常规话题,单子依注意到,不少网友还关心王婧怡日常如何锻炼。“她的形象呈现在观众视野中以后,我发现大家都说她的身形很健美,不是那种所谓‘白瘦幼’的审美风格。我想从这个点切入一下,写她平时怎么进行锻炼,在饮食上怎么去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因为我觉得这种健康健美的运动方式和生活理念,对于大家都是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


在男子乒乓球比赛中,单子依采访了来自河北、目前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的中国选手满派,了解到他的父母专程从老家赶来看他比赛。“他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乒乓球,因为各种原因,这是他爸爸妈妈第一次来看他比赛,所以对他们一家人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记忆。”

大运会期间,青年记者们无比忙碌,一大早就要出门奔波于各个赛场,通常晚上10点后才能回到房间。至于工作中的难点,单子依说,一方面在于争取采访机会,一方面在于抓住比赛中的精彩亮点。“选手的精力都在赛场上,很难刻意配合拍照、采访,所以不管是摄影记者还是文字记者,都得一直全神贯注,在比赛中去发现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或者通过观察比赛,提出一些让选手有话可说的好问题。”

“新闻行业确实很辛苦,你得对它有很大热爱,才能够支撑自己这么辛苦地去联系、去采访、去拍摄、去写作。”不过通过成都大运会的青年记者工作,单子依也表示,不能单纯从功利角度来衡量,“当你的热爱和事业重合的时候,你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