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见效圆桌谈③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四川该如何落子?

2023-08-09 21:36: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核心提示

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对四川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等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转化为实景图?带着问题,记者邀请了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鸣、广汉市跨越家庭农场法人代表廖成勇,一起来谈他们的谋划与打算。

 

起手式

稳定增加粮食产量仍是首要任务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要强化粮食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等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对于四川来说,这一要求如何落实落地?

徐芝文:我们的想法是,借助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契机,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努力推进多产粮、产好粮。

耕地方面,从稳数量、提质量两方面入手,守牢建好天府良田。主要做法,是完善用好五级田长制体系,持续推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破坏耕地终身追责制度化,力求耕地保护“长牙齿”措施常态化。同时,推进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逐步把全省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这些良田还要管好用好。目前,省级层面已经启动高标准农田立法,健全撂荒地动态清零机制,力争早日把相关工作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良种方面,主要措施是“抓示范、建基地、育龙头”,建设用好天府种业实验室、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启动“当家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建设国家区域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和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猪5个种业集群,打造川种的“拳头产品”,持续推进“川种振兴”。

郭晓鸣:要想扎紧“米袋子”,前提是要农民鼓起“钱袋子”。这样才能让农民愿意多种粮、种好粮。

怎么让种粮农民得效益?

一是补贴政策要更稳定、更精细化。今年的种粮大户补贴标准提高了,也开始分区分类执行了。这是个好现象。因为四川地形多样,丘区种粮成本是远远高于平原地区的,补贴标准自然不能一刀切。

二是要创新耕作制度。因为气候等因素,四川的夏粮单产不高效益不算好,因此秋粮占了四川粮食总产量的约九成。所以,要在确保秋粮多种的前提下,鼓励农户推广粮经统筹模式。在小春因地制宜发展市场有潜力、单位面积产值高的经济作物,比如蔬菜、中药材,等等。当然,种植经济作物的风险比较大,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和市场预警,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三是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四川,种粮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支出。想要提高农户种粮收益,重点就是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接下来,要稳定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强化技术集成攻关,让人工投入少一点。

廖成勇:从我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建议。

首先是创新经营方式。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谁来种粮”问题比较突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有技术、有设备、有资金、有市场渠道的种粮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靠他们的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推进土地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其次是强化技术服务力度。种粮原本就是个技术活。加上这些年,新品种层出不穷,新设备广泛应用,种粮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无人机怎么用、授粉怎么搞、肥料怎么配、农药怎么选怎么用,都需要各级农技部门多指导。

再者是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种粮。现在种粮越来越科技,年轻人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度比较高,要多吸引他们加入进来。但这个需要制度上、政策上多配套。比如说,广汉搞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给大家评职称、买社保,条件成熟了可以在全省推广。只有这样,年轻人才愿意加入种粮行业里来。

划重点

抓好产业振兴,呈现乡村振兴更多“很好的样子”

 

记者:来川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要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如何理解“全面”与“突出”这两个关键词?

徐芝文:“全面”的意思,是要协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因为“五个振兴”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互为表里。

“突出”意思是要把乡村振兴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四川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全省有数千万老乡生活在农村,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重点在农村。所以,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征程上,四川必须要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全面发力呢?

首先是强化党的组织领导。特别是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压实各级党委推进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同时,动态调整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系,通过评选乡村振兴先进市、先进县、先进乡镇和先进村,调动各级抓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要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

立足四川省情农情,我们考虑重点放在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上。具体来说,聚焦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以园区集群为载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做实生产供应链、做强产品加工链、做优品牌价值链,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郭晓鸣:无论是全面,还是突出,其实都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嘱托与期许。因为,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四川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和服务国家大局有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节奏上要“长短结合”。从全局来看,重点是要抓住产业振兴。因为,没有产业兴旺,农村就没有吸引力、农业就不是个有奔头的行业、农民就不会是个有奔头的职业。

怎么抓好产业振兴呢?主要加快补齐加工这个短板。

去年,四川的农产品初加工率仅64%,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8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1。要想摆脱这种靠着资源禀赋“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局面,必须抢抓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把“食品轻纺”纳入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契机,支持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市、加工强县、示范园区,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和指标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最终,让四川从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强省转变。

廖成勇:其实看到“全面”和“突出”这两个词,我感到非常激动。

这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对四川做好相关工作作出指示了。年初,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的干部群众时指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指向很明确,乡村振兴关键还是看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主要是看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

搞好种养殖和乡村旅游,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要素保障得怎么样。特别是“人、地、钱”三要素怎么保障。“人”主要是怎么能培育高素质的产业带头人;“地”主要是怎么盘活农村的闲置土地,包括建设用地资源;“钱”就是怎么整合好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把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

第二是怎么去联农带农。直白点说,是怎么让村民们都能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毕竟,我们搞产业振兴的目标就是要带动农民增收。从基层的感受来看,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特色产业培育有机结合,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方便的联农带农模式。

谋未来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那么接下来,四川如何从浙江“千万工程”学经验?这些经验又该如何转变成四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徐芝文:浙江的“千万工程”给我们启示有这么几个:

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这项工作能在浙江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关键就在于持续实施了20多年;二是制定考核激励办法、提升工作整体合力,乡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整合各部门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三是协同推进、建管并重,浙江的“千万工程”成效能这么明显,是因为他们不仅关注“怎么建”,还一直探索“怎么管”“怎么用”,最终实现了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等协同发力。

接下来,四川将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几个重点领域学习用好浙江经验。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四川将以县为单位加快编制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规划,确保到2024年底符合条件的村应编尽编。同时,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试点,推动县域内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将县域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

其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五大提升行动”,每年开展100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

再者,充分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主要内容,是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试点、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网签试点等。实施新一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郭晓鸣:补充一下,浙江的经验还有一条:以人为核心。“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得实惠、得效益。对于四川来说,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要因地制宜。四川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对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布局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厕所革命,川西高原涉藏地区就要考虑气候、民俗等因素。

二要建管并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着“建设容易管理难”的老大难问题。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修建诸多村级公共设施,这些设施怎么管、谁来管。我想,还是要结合各地实际,找出一条新路子来。

三要软件硬件一起抓。城乡之间除了就业收入之外,最明显的差距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量和质方面的差异。所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要考虑村庄怎么建得好看、产业怎么布局,还要考虑怎么让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廖成勇:我也去过浙江,最有感触的是浙江城乡之间的收入、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差距不明显。我想,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要重点用力的地方。

我有两条建议。一是尊重农民的意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农民,那么就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尽量不要搞大拆大建。农村的风貌还是要保留。说农村就是农村,不是城市,不能搞成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而且川西民居本来就是很有特点的。无论是老建筑还是古树名木,都要保护好、利用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