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调研企业: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调研主题:智能健身镜如何可持续增长
调研时间:8月下旬
被新冠疫情催热的居家健身赛道正遭遇挑战。
今年以来,随着健身人群回归线下,一些居家健身设备销量出现下滑,其中就包括前两年备受追捧的智能健身镜。
在健身镜赛道上,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FITURE沸彻魔镜品牌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2020年10月,该公司就率先在国内推出智能健身镜产品。成立仅两年,该公司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消费变化,继续保持居家健身产品的可持续增长?近日,由四川日报和四川省工商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走进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的FITURE研发总部,寻找答案。
调研第一问:群雄逐鹿,智能健身镜的“魔力”在哪里?
FITURE研发总部的健身室内,员工正面对智能健身镜锻炼。史晓露 摄
曾风靡一时的智能健身镜究竟是一款怎样的镜子?
8月24日,调研组走进FITURE研发总部时,首先体验了一把健身镜运动。
表面看起来,这款镜子像是一款普通的穿衣镜,不过启动镜子后,屏幕上可以播放多个健身课程,训练者可以跟随镜面上出现的教练,同步进行瑜伽、搏击、有氧舞蹈等多种锻炼,当动作不标准时,镜面还会出现提示,帮助用户矫正姿势。
这样一款看起来有“魔力”的镜子,价格并不便宜。2020年FITURE推出的第一代产品“FITURE魔镜”,售价高达8000多元。在惊叹之外,网上也出现质疑的声音:花几千元买一块健身的镜子,会不会在家里“吃灰”?调研中,记者也好奇,智能健身镜的卖点在哪里?
“有了智能健身镜,相当于把私人教练请回家。”FITU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付强说,智能健身镜背后是一套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内置了43英寸高清屏幕、麦克风阵列、AI传感器等智能终端,同时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姿态识别算法和运动分析引擎,可以对动作进行实时捕捉和分析,用户不用穿戴任何设备,就能完成人机交互。
“为什么大家觉得健身很难?”付强反问记者,因为健身不仅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过程很枯燥,但有了健身镜,在家就能锻炼,而且沉浸感和互动性很强。
这些属性也让健身镜在疫情期间成为热销品。2021年“618”大促当天,FITURE魔镜单日销售额近千万元,同年“双十一”期间,FITURE魔镜月销量突破一万台。当年,亿健、咕咚、乐刻、YUPP等一批运动健身品牌纷纷推出健身镜产品,甚至百度、华为、小米等巨头也开始涉足该赛道,行业一时间掀起“百镜大战”。2019年创立后,FITURE也在两年内完成了四轮融资,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
分析这些品牌的商业模式不难发现,行业玩家走的大多是软硬件结合的路线,通过卖智能设备获客,再靠线上付费长期盈利。相似的模式下,如何靠差异化取胜?
“AI技术是产品核心竞争力。”付强曾供职于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长期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他坦言,健身镜赛道没有绝对的技术壁垒,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交互式内容。
调研第二问:市场巨变,如何应对行业热潮褪去?
但相比此前,2023年以来,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变。
以健身镜的开创者——美国品牌Mirror为例,2020年lululemon曾高价收购该品牌,希望切入新赛道,但由于健身镜设备销量不及预期,今年lululemon正考虑出售该业务。国内健身镜行业也不复前两年的热度,一些运动健身品牌的健身镜产品正遭遇销售困境。
如何应对行业下行压力?
今年以来,FITURE在产品价格、目标用户、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在不断调整。
相比于第一款产品8000多元的售价,近两年公司不仅推出了2000多元的Mini版平价产品,而且下调了高端产品价格,产品线拓宽到2000—7000多元。
线下渠道也在全面提速。创立以来,FITURE已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开出了多家线下体验店。同时,还在酒店、康复医院等线下场景实现了应用落地,并与成都大运会等大型赛事合作,争取品牌露出。线上渠道方面,FITURE正在布局直播业务,并与头部主播合作,以今年“618”为例,FITURE魔镜的全渠道销售环比增长达2倍以上。
“智能健身镜还是一个新物种,通过加大线上线下投放,可以增强消费者的感知,提高付费意愿。”付强介绍。
一系列动作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FITURE魔镜的会员用户同比增长超过三成。
调研第三问:智能健身镜的长期盈利点在哪里?
消费者面对FITURE魔镜锻炼 (受访者供图)
尽管眼下面临一定压力,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健身市场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的健身人群达3.74亿人,位居世界第一,但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两成。此外,日前发布的《中国智能体育发展报告》预测,智能体育将呈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智能体育市场规模约达1500亿元。
不过眼下,健身品牌仍然需要找到稳定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头部健身平台Keep为例,尽管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从2020年的2970万增长至2022年的3640万,但净利润长期亏损。
有业内人士分析,大部分健身品牌,都是先靠卖设备或者平台获取用户,完成用户积累后,需要思考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率,以流量为基础,寻找到可行的增值服务模式。
FITURE也在探索之中。“我们的硬件不赚钱,因此会员规模与续费复购,是盈利关键。”FITURE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天广认为,FITURE的选择是做用户长期LTV(Life Time Value,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内容提高用户的黏性和使用频率,挖掘用户长期价值。
在内容制作上,FITURE已在上海建立了专业影音内容制作工厂,并搭建起内容团队,聘请顶尖明星教练录制视频。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涵盖力量塑形、瑜伽、有氧舞等17大类、超5000节健身课程,同时推出了新功能“魔力计划”,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能测试、生活习惯、训练目标等数据,自助生成一份专属的训练方案,帮助用户养成长期的运动习惯。
不过,如何把用户资源转变为商业价值仍然是个难点。“现在用户对课程收费越来越敏感。”付强坦言,公司不会一味增加收费手段,或者靠短期内薅流量变现。下一步将努力寻找稳定和有前景的商业变现模式。
调研中,记者也观察到,一些头部品牌已经有了一些积极探索。比如,今年上半年,Keep的虚拟体育赛事业务强劲增长,驱动该公司的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营收同比增长10%。这类虚拟体育赛事和创意营销活动也被认为是未来健身平台的一大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