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银河奖,看中国科幻的蓬勃生长

2023-10-18 23:40: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杜馥利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文/图

伴随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开幕,第34届银河奖也将于10月19日颁出。经过30多年发展,银河奖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科幻奖项之一,被誉为“中国科幻最高奖”。

10月18日下午,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当天,“银河奖视域中的中国科幻”主题沙龙在成都科幻馆地球厅举行。围绕“银河奖”与“中国科幻”,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鲁迅文学奖评委郭艳,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科幻作家、16次银河奖获得者何夕,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展开对谈。


沙龙现场

银河奖见证了中国科幻的蓬勃发展

自1986年首届银河奖颁发以来,包括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等在内的一众中国科幻作家都曾是银河奖的获得者,许多科幻作家正是经由银河奖,开始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从中国科幻文学史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科幻作家和作品,都是银河奖的获得者,银河奖见证了中国科幻的蓬勃发展,”郭艳表示,银河奖在评选方面,始终秉持多元、包容、开放的评判标准,这种风格特点又反过来塑造了中国的科幻作家,让他们对科学有热爱,对未来有幻想,这种特质非常符合当下对科幻文学的期待。

《科幻世界》杂志社在近40年时间里,对评选和颁发银河奖的坚持令徐晨亮印象深刻。“文学杂志不仅仅是刊发文学作品的媒介,它同时也是传播文学价值观的平台,不断塑造着文学发展的高峰、引领着文学前进的航向,”徐晨亮表示,可能对于一般的科幻文学读者、乃至创作者而言,他们所接触到、所理解的都仅仅是科幻的一个局部,但当我们审视每一届银河奖的入围和获奖作品时,我们能看到中国科幻写作的多元面貌。

徐晨亮告诉现场“幻迷”,“银河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这个奖项愿意关注科幻新人,并且给新人以鼓励,比如今天在座的何夕,就曾在他创作的早期获得过银河奖。我相信在那样一个阶段获得这样一项文学奖,对新人作家的鼓舞必定是巨大的。”

“银河奖是一个孵化器,近年来优秀的科幻作家、科幻作品,基本都曾在银河奖中有所斩获。”何夕表示,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幻迅速发展,与银河奖等科幻奖项对科幻文学创作与发表的持续关注与扶持密切相关。

从科幻作品中读懂文学的使命

在传统的文学分类中,科幻文学常常被归入类型文学的范畴。“但是我比较倾向于认为没有类型文学,只有好的文学和不好的文学,”何夕说,“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范畴,科幻文学的历史可能只有200多年,但是它经由科学、科幻的内容,对人性的发掘与探索却达到了惊人的深度。过去,我们对文学使命的认识是‘文以载道’,科幻文学由于读者的要求,往往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比如我们很多年轻的科幻作者,他们的作品中对于社会热点、对于科技热点、对于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都有很深刻的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文以载道’的思想是相通的。”

何夕认为,科幻作为文学的分支,其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密切跟踪现代科技对人性的改变,“伴随着社会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科幻作家的涌现,我也期待着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将人们的目光从眼前的世界引向星辰大海,带动全社会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整体提升。”

姚海军长期参与银河奖的评选工作,在他看来,当我们回溯中国科幻历史时,或许有专门的文学史书写,但是通过银河奖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为真切的中国科幻发展史,比如由于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等科幻作家的涌现,使中国的“硬科幻”创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在全世界都拥有大量读者。另一方面,诸如韩松等科幻作家,则从科技与人性的角度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探索,这些作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虽然光怪陆离,从中却可以读出相当多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见。

“可以说银河奖客观地记录了中国科幻的每一步变化、科幻作家对不同风格的探索与取得的成绩。”姚海军表示,“年轻一代的科幻作家,往往能关注到许多前辈科幻作家们没有关注的问题,对于文学、科学、哲学进行了广泛地吸纳,使之成为自己的创作灵感。这里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对世界的探索,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变得更好的希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