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再烧壶热水!”
11月15日,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上,开馆不到一小时,四川天府龙芽地标馆(简称“地标馆”)内就已挤满了前来品尝的茶商。高涨的人气让参展的茶企直呼“忙不过来”。
参展茶企为客商冲泡川茶。徐浩煊 摄
穿越半个中国,川茶上一次集体来哈尔滨展销,还是2019年的第七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时隔四年,川茶为何再“闯关东”?“不仅要占位,更要破局。”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占的,是哈尔滨乃至东北亚市场中的一席之地,破的是“川茶难出川”、牌子打不响的旧局。
地标馆内展出的川茶。徐浩煊 摄
何以“占位”?开辟新市场 靠的是本底与优势
“我们北方口味重,这款绿茶的回甘怎么样?”在地标馆等了十多分钟,哈尔滨一公司的采购经理张麟终于排上了号,在北川县禹露茶业有限公司的站台前坐下了解产品。这次来展会,他将为公司的年货提前寻找产品。
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判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川茶茶汤味道醇厚、香气高扬的特点,也被视为“闯关东”的“先天优势”。
“天府龙芽”地标馆。徐浩煊 摄
“在饮食结构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北地区更青睐口感醇厚的浓茶,我们川茶刚好能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科长张冬川介绍,得益于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川茶的茶多酚含量更高,滋味也就更醇厚,相较于省外茶产区,口感上往往先胜一筹。
此外,“天府龙芽”川茶省级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期间,四川配套实施了“精制川茶”培育行动,在改造茶园、改良加工设施设备的同时,无形中也形成了价格优势。
地标馆内展出的川茶。徐浩煊 摄
“我们观察过福建、云南等产区的茶叶,尤其是云南大白茶,今年以来价格一路走高。”黑龙江省茶业产业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东北不产茶,但有着极高的消费需求。凭借质量和价格优势,川茶一旦开始渗透东北市场,将很快形成核心客户群。
“打开了东北市场,我们还有着强大的后方支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品质高、价格优“打头阵”,近年来脱贫攻坚期间新增的茶园、提质增效所释放的富裕产能,也将为川茶“闯关东”再助一把力。
何以“破围”?要敢于走出来 更要练好内外功
茶园面积605.35万亩,毛茶产量38.9万吨,连续两年入局全国茶产业“千亿俱乐部”,这是川茶2022年的成绩。
面积和产量都形成明显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在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段新友看来,立足现实,更难的是带着川茶“走出来”。“我在哈尔滨最大的感触就是‘双无’,一是没有四川人卖茶,二是没有四川茶在这卖。”段新友说。
地标馆内展出的川茶。徐浩煊 摄
不过,让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副秘书长江泞杉欣喜的是,以往“稳坐中军帐”的川茶,开始坐不住了。
“报名参展的企业太多了,报名晚的肯定来不了。”江泞杉给记者做了个对比——四年前的第七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上,200平方米的展区,全省只有4家茶企愿意参展。四年后的今天,288平方米的展区,产品陈列就占据三分之二,剩下的几十平方米空间挤了10家茶企。“只能按照报名顺序通知企业来,来不了的只能再等机会了。”江泞杉介绍。
同样欣喜的,还有首次“进军”东北市场的企业。“这次哈尔滨之行,四个厅局来为我们站台,副县长也亲自为我们的茉莉花茶代言,作为一线茶企倍感振奋。”谈起开馆第一天的收获,来自荣县的自贡春兰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延军十分激动,从未涉足过东北市场的他,一天结识了十余位“高质量客户”,涉及供应链、电商、海外贸易等多个领域。
“五年前,我们荣县的茶企一年都走不出来一次,今年已经走了十多个城市,明天在北京还有专场推介。”荣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祥龙告诉记者。
敢于走出来,更要练好“内功”。
“我们现在喝的川红工夫茶,无论口感还是外形肯定跟传统红茶不一样,都进行了生产技术的迭代。”宜宾绿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龚洺介绍,以往川茶综合经济效益低,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同质化产品多,说到底还是“内功”不够强。
为了适应市场的差异化需求,龚洺所在的企业正在通过嫁接等技术,优化茶叶口味,逐步攻克市场。
“南方市场口味淡,我们就改进嫁接改进茶树,在传统红茶桔糖香的基础上加入花果香,而东北市场恰好相反,茶叶要更耐泡、口味要更浓。目前产品雏形已经确定,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把东北区域的年销售额提高至1亿元左右。”龚洺介绍。
10公里外的哈尔滨大发国际茶城,“四川天府龙芽品质川茶”哈尔滨营销推广中心正式开业。作为川茶在东北区域的首个“驻点”,哈尔滨营销推广中心将向川茶文化传播、川茶品牌营销、市场开发、区域招商加盟等领域发力,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服务体系。“这里将是我们覆盖东北市场,乃至东北亚市场的‘桥头堡’,也让走出来的川茶有个‘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