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发表“蜀平”文章:凝聚开新局的精神力量

2023-12-17 17:02: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杨 王桃

 

 

 

 

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之际,四川日报发表署名“蜀平”的重要评论文章——《凝聚开新局的精神力量》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的历程证明:思想就是力量,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金秋十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启了新一轮思想解放。

文章认为,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牢应变局的文化根基,凝聚开新局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答题。

文章从“文化的力量”谈起,进而分析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应当是什么样?这样的新文化,又应当怎样创造?我们创造着时代的新文化,更要发挥新文化的力量。文章认为——

因为根植于广袤中国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吸收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精华滋养,传承中华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又观照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强大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当今国家力量的衡量已不局限于经济和军事,文化作为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已从后台走向前台。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应当饱含着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秉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坚持更加守正创新的文化作为。

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四川有优势、有资源、有条件。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殷切期望,要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大文章、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文章。四川要着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

发挥新文化的力量,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对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人在哪里,文化就到哪里,过好互联网这一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政治智慧和辩证思考,创造性融入现代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中国之治”的优越性更加彰显。

文章强调,站在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的新起点,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中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文章号召——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以新文化凝聚新力量,破困局,开新局,创造新的历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文如下:

 

凝聚开新局的精神力量

蜀平

(一)

一只从三千年历史深处飞来的太阳神鸟,点燃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一个憨态可掬的“金熊猫”,在蓉城搭起光影交流的桥梁,吸引世界望向四川的目光。2023,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以开放、包容、活力四射,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何止成都,何止四川。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可观可感、可圈可点。

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想起那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明的基石是文化,文化关乎国本、国运。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四十五年的历程早已证明:思想就是力量,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启了新一轮思想解放。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牢应变局的文化根基,凝聚开新局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答题。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郝飞 摄

(二)

文化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它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更塑造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性格、精神和气质。

中华民族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漫长岁月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有着最深沉的力量。

为什么喜欢安逸闲适的四川人,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迅速放下安逸闲适挺身而出?答案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将广土巨族团结在一起!

力量呼唤力量,力量激发力量,力量与力量交织强化、熔旧铸新,形成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塑造了中国人共有的文化基因,烙印在心灵中,流淌在血脉里,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始终屹立。

正是充分认识这种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思想总是产生于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我国社会观念多元多变的复杂态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宣传思想文化各领域鲜明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开创性的理论观点,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

因为根植于广袤中国大地,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吸收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精华滋养,传承中华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又观照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的强大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喷薄而出。

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蜀道。川观拍客 左大明 摄

(三)

当今国家力量的衡量,已不局限于经济和军事。作为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文化已从后台走向前台。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誓言,也是赓续血脉的使命。

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应该什么样?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宣告“两个结合”。

“结合”,是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思维方法和政治智慧。“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并赋予其最鲜明的特征、最深邃的气质。

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饱含着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唯有自信,方能自主;唯有自立 才能自强。唯有一个足够自信的文化,才能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开放的状态中发展自身、壮大自身。

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秉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

回顾历史,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交往,成就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儒释道”的交融,汇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秉持开放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坚持更加守正创新的文化作为。

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既坚守正气,又永葆锐气。

遵循“两个结合”,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秉持开放包容、更加坚持守正创新,凝聚更强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

川剧《草鞋县令》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邓小军 摄

(四)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就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存在的被动局面,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事实证明,新文化是需要创造的,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事实也证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创造新文化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七个着力”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广汉,45年前中国改革的发源地之一。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位于这里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赞叹“现代人也没有这种想象力、创造力”“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实证,巴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四川有优势、有资源、有条件,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殷切期望。

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要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

武侯祠一幅攻心联,以“审势”度“宽严”,道出古今通用的深刻政治哲理;翠云廊一株剑阁柏,见证蜀道“千年接力”,古代生态文明观照进现实;红军长征走过四川上万公里,伟大长征精神永远激励巴蜀儿女……传播文化首先要懂得文化、解码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激活传统文化更大价值。

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要做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大文章。

三星堆不断出成果,皮洛遗址打破西方考古界的“莫维斯线”,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期待着深度发掘……追寻我们从哪里来、到何处去,需要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等重大项目,推出更多中华文明发现发掘成果。只有溯源最深沉的历史,才能开启最长远的未来。

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要做好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文章。

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和特色区域试点等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川大有作为。

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于四川而言,就是要着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

游客在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四川在线记者 何海洋 摄

(五)

成都博物馆时常排着长队,李白、苏轼、杨慎等四川名人及其名篇再展时代价值,传统戏剧推陈出新,汉服成为日常穿搭……近年来,“文博热”“诗词热”“国风热”等持续升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我们创造着时代的新文化,更要发挥新文化的力量。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致敬,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培育文化事业产业繁荣的发展动能。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对内,把这片土地火热实践的故事讲得更精彩,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浸润人心;对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是必答题,也是必须答好的题。

用好全媒体手段,让中华文明故事“活起来”;强化技术赋能,让中华文明故事“炫起来”;发挥年轻人作用,让中华文明故事“火起来”;锻造高素质队伍,让中华文明故事“传起来”。人在哪里,文化就到哪里,过好互联网这一关,我们正在行动,我们还要努力。

我们时代的新文化,不仅在文化领域发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政治智慧和辩证思考,正在创造性融入现代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中国之治”的优越性更加彰显。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的新起点,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中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当下的火热实践,生动印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光芒;我们的每一个努力,都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以新文化凝聚新力量,破困局,开新局,创造新的历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观众排队参观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四川在线记者 向宇 摄

(执笔:陈露耘 周丽萍 刘志杰 周明华 邓也 张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