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守帅
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了《关于四川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提出2024年度各项计划安排建议,其中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建议等。
围绕《计划报告》中的几个关键数据以及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记者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GDP预期增长6%左右
体现“积极进取、切实可行”要求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反复研究论证,提出经济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预期目标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需要与可能、兼顾当前与长远,体现了“积极进取、切实可行”的要求。
从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6%左右的预期目标,有利于在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缩小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从立足全国大局体现四川担当看,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去年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用2年时间再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经济增长潜力大、后劲足;6%的预期目标,能够体现经济大省真正勇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从紧密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看,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2021—2025年经济年均增长6%,但受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前三年平均增速为5.7%;6%左右的预期目标,高于前三年平均增速,可弥补疫情导致的经济增速缺口,为完成“十四五”目标和谋划“十五五”发展奠定基础。
这一预期目标还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据有关方面测算,今年我省一二三产业分别预期增长3.5%、6.5%、6.5%,能够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特别是随着国家和我省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加之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有力助推全省经济较快增长,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需要指出的是,四川经济体量已经比较大了,再叠加资源环境的约束和转型升级的压力,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难度不小,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付出艰苦努力。”上述负责人表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让农民放心进城、舒心生活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切实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集聚能力”。《计划报告》提出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预期目标。
“这顺应了我省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发展大势。”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释,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到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统计显示,四川人口向大城市和县城“两端”集聚态势明显。过去10年,成都及绵阳、南充、宜宾、泸州4个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增加近950万,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由15.2%增加到29.5%。特别是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我省城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深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四川天府新区和省级新区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全国百强区百强县数量达到20个,数量位居西部第一。
随着现代化四川建设进程加快,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将保持较大规模。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意味着每年有8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将带来城镇体系、内需市场和城乡格局的深刻调整,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顺势而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省确立了“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其中一端就是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把县城建强,提高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计划报告》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部署,提出持续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大力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制定城市更新实施意见,持续开展城市体检,统筹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入推进国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示范;深入推动中心镇改革发展,启动省级百强中心镇扩面提质工作;推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等。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放心进城、舒心生活。
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毫不动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结构和就业环境不断优化。202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超过预期目标19万人。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经济仍处于恢复发展阶段,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加上新成长劳动力规模仍然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就业结构调整也需要新的就业岗位,我省稳就业压力依然存在。“85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切,更传递出稳增长的坚强决心。”
就业岗位从哪里来?
项目投资创造岗位。今年开年全省即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均为历年之最,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项目接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省将在重点工程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方式,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产业发展创造岗位。四川正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在六大优势产业领域,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已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今年将继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服务业强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必将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民营经济吸纳了全省90%以上的就业,是稳就业的主渠道。《计划报告》提出,今年我省将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和我省“1+2”政策措施,持续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和隐性壁垒,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障等问题。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抓好促进居民就业工作,将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