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市州两会·成都丨成都乡村如何“长”出新产业?

2024-02-01 19:33: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1月31日下午,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16位来自各民主党派的政协委员发言。

有委员提到,成都平原土壤富硒,平均含量位列全国9大粮食主产区的第三位;成都因水而生广为人知,这“水”除了江河,还居然包括丰富的泉水,在彭州、崇州、新津一带平原地区,曾分布着密集的泉眼,颇似“泉城”济南。

成都平原生态本底很好,叠加新资源,该怎么发挥其作用,让成都的乡村再生长出一些新产业?多位委员给出了新思路。

刷新认知,再看成都乡村资源

带来成都平原富硒信息的,是民革界别委员、成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贾元波。他说,民革成都市委会与成都理工大学专家团队成立了联合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成都平原众多土壤中硒含量大于0.4毫克/公斤,大致探明富硒区土壤面积6418平方公里,具备发展富硒农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资料显示,硒是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元素之一,富硒农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一发现令人振奋。”贾元波说。

“目前,成都平原富硒资源分布本底不清、产业发展迟滞、富硒农业发展面临较大阻碍。”贾元波说。湖北恩施、贵州开阳等地先行一步,从富硒农业中收获了红利。

带来成都泉眼多信息的,是农工党界别委员、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翟世明。“在蜀郡太守李冰打开宝瓶口之前,养育古蜀先民的就是这些泉水。”他说,据《彭州泉水》记载,彭州市有记录的泉水超过300个,九尺镇的泉水密度更是高达3.1个/平方公里,还因此形成了湔江,流进广汉后名为鸭子河,进而孕育出了三星堆文明。

“20世纪50年代,崇州部分泉眼日出水量曾达到数千立方米,目前多数已经消失,仅在元通镇一带有少数泉眼存在。”翟世明说,根据资料,这些泉眼目前主要分布在彭州、崇州、新津、新都一带的平原地区,但是泉水的现状、结构功能、水生物等基本资料都极为缺乏。

融合新业态,为青山绿水赋能

成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质很明显,农村地区面积占到全市的91%,‍‍有400多万人口还在农村生活——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分迫切。

怎么利用富硒资源?贾元波开出了“组合药方”:摸清家底,做好规划;出台政策,打造公用品牌;壮大产业主体,赋能产业。其中,包括成立成都平原富硒产业发展协会,培育硒旅融合新业态,打造富硒农业科创中心等。“依托省富硒产品检测中心,整合成都理工大学等机构科研优势,对接天府实验室生命健康领域科创平台,打造集成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如何保护、修复成都的泉水?翟世明建议,统筹协调自然资源、水务、生态环境和科技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尽快编制成都市泉水保护与利用行动计划,开展综合保护。“建立以村民为主的社区共管模式的泉长制,选择彭州九尺镇濛阳河流域开展综合试点,推动泉水生态价值转化。”

成都都市农业基础良好,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促进了乡村品质大提升,也催生了许多新产业。例如,蒲江县在田野里搞起了绿色乡村教育总部科创中心,‍‍山清水秀与科创相融;彭州发展“民宿+新型高端养老”,利用通航产业优势,用无人机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递送比萨。“这些都很有想象力。”在成都市决策者看来,乡村新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成都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筑牢发展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