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城十人谈“新”丨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这样做

2024-02-26 08:18: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刘杰 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局长

天府新区将紧扣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关键和本质,以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为抓手,持之以恒筑强创新策源转化和新兴产业集聚核心功能,全力保障太行实验室和天府实验室高效运行,积极赋能高端软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壮大空天动力、卫星互联网、先进计算等未来赛道,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

刘辉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词有三个:创新、绿色、智能。一是坚持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保持科研投入每年两位数增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垃圾发电、储能、光热、地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布局。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确保今年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4.0认证,2025年建成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梁磊 绵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绵阳科技城管委会主任

我们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为总目标,紧抓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力服务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将科技创新的“关键矢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着眼“高精尖特”,大力引育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突出新质生产力引领力。

●唐统 遂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我们将通过抢占“三大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大升级。一是深耕“高新智造”优势赛道。构建以托璞勒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打造立足遂宁、辐射成渝的绿色新能源智能制造新基地。二是争抢“空天信息”领先赛道。支持傲空航天争创行业领军企业,加快遥感卫星应用产业园建设。三是抢抓“技术标准”引领赛道。支持净平环保等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定,打造成渝地区中试基地主阵地。

●唐南胜 内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将以四川富乐华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项目、埃普诺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为代表,加快发展半导体、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从重视“量的扩张”转变为全面提升产业质效,将新质生产力在内江经开区“立”起来。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链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许天毅 夹江县委书记

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我们瞄准健康产业这片蓝海,全方位推进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国家队”的合作,规划建设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区,引进落地全国首座医用同位素试验堆等一批“链主”级重大产业项目,初步构建起“堆、源、素、药”为一体的核医药全产业链条,找到了一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未来,夹江将倾力打造国内品种最齐全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世界一流的放射源创新高地。

●何永宏 宜宾市委常委、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新质生产力是以颠覆性新技术和生产要素新配置,催生新产业、构建新模式、形成新产品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三江新区作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将锚定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定位,持续用力做强产业主引擎,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提质倍增;持续用力建好科技创新体集群,打造全国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形成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李军 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农业未来迭代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抓手,也是与同行拉开差距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鱼子酱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守护并探索更多原创科技成果,夯实冷水鱼产业链。我们主营的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将深入推行“园在‘云’中、管理有‘数’”模式,建成数字渔业智慧中心,推动信息技术在水产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覆盖面达到100%。

●韦建敏 四川华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核心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要想保持活力,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才培养就必须跟上。我们今年的重点是要建“超纯超导材料研究院”,目前已经接触了7所有这方面研究意向的科研院校,一起加入到高纯材料的研发中来。通过材料提升推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能源、AI等前沿行业的技术变革,从而实现行业突破性发展。

●蔡岭 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下一步,资阳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全力以赴兴产业、育企业、促项目、建园区、强要素,聚力强链延链补链集群式发展,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标志性产品,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工业兴省、制造强省贡献更多资阳力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