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⑥丨龙抬头,抬出一年好兆头

2024-03-11 09:13:2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董楠

开栏语

天府之国四川,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C视觉联合成都民俗摄影协会共同推出“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专栏,为您呈现四川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又称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等。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讲究,其中有相同又有不同。那么四川在这一天又有哪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呢?让我们一起跟随C视觉签约摄影师的镜头去“探秘”一番吧!

人勤春早,宜宾江安县,村民正在地里牛耕犁田

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标志着春耕的开始,此时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因此,也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农谚。

成都双流,理发师在为小朋友理发“剃龙头”

因为中华文化中对龙的崇拜,“龙抬头”的日子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好日子。同时,因为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到了二月初二,正是很多人需要理发的时候。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 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也就有了“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俗语。

内江东兴区,学生和社区志愿者体验“咬春”

既然是节日怎么能离得开吃?“吃龙食”也是这天的习俗之一,吃饺子(龙耳)、吃面条(龙须),吃抄手(龙眼)、吃春饼(龙鳞),民间称之为“咬春”。

巴中恩阳文昌会上,小学生身着汉服行“朱砂启智”礼

农历二月二也是传说中主管学业的文昌君的诞辰,很多地方会在这一天举办文昌会。在巴中恩阳文昌会上,学童在这一天行“开笔”礼,通过国学启蒙、朱砂启智、击鼓鸣志等仪式,表明正式开始学习,以后要努力读书、精进学业。

绵阳市涪城区,民间艺人表演舞龙迎接“二月二 龙抬头”

既然是龙抬头,自然少不了“龙”来助兴。在绵阳三台县,每到这天都要举办“龙头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在这里看舞龙闹春,参与各种文艺活动。

泸县方洞镇,舞龙队在油菜花田舞动“彩龙”喜迎“二月二”

泸县方洞镇,非遗传承人带领队员舞动“雨坛彩龙”

在泸县方洞镇,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会举办盛大的龙文化节,用舞龙的方式庆祝节日。方洞镇的“雨坛彩龙”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因为极富浪漫色彩的表演风格,被誉为“东方活龙”。

成都双流,黄龙溪火龙灯在空港花田油菜花地中舞起来

成都双流黄龙溪的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曾经是流传于当地的民间舞蹈,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当地的民间艺人在油菜花海中进行舞龙表演,头顶不时有飞机飞过,古今交融的画面十分奇妙。

农历二月初二,理县蒲溪乡举行古羌夬儒节祭山会

这一天同时也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节日。在理县蒲溪乡,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要举行古羌夬儒节,乡亲们身着民族盛装齐聚一堂,共同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丰收吉祥。“夬儒”节是羌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2014年,就被列入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天府民俗印象专栏

为记录四川多彩民俗、弘扬传统文化,C视觉联合成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推出“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专栏,并面向全川摄影师长期征集四川民俗影像。

“C视觉•天府民俗印象”栏目将用原创专业影像,呈现四川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您沉浸式感受四川民俗的独特韵味,领略四川文化的博大精深。

征集内容

围绕中国民俗文化展开,包括但不限于民间故事、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方面。重点征集反映我省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的摄影组照、摄影专题或者人物影像故事。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民俗文化的魅力。

征集时间

长期征集

征稿要求

稿件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能够展现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稿件须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有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投稿作品不少于5张照片,每张图片长边不低于4000像素,内容完整,立意清晰,画面质量佳,并附带相关详细图片说明。

投稿视频长度不超过3分钟,作品完整,画面干净规范,构图优美,剪辑节奏好,立意清晰正能量,富有传播价值。

投稿方式

第一步:注册并登录C视觉

(https://www.scph.cn)

第二步:在C视觉首页右上角,点击“上传”

第三步:在“图集标题”中注明:【天府民俗印象】+作品标题

第四步:选择“版权用途”—“作者/所属单位”

第五步:选择“版权来源”—“编辑用途”

第六步:【确定信息】并【提交】

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出品

策 划︱毛漫丁 喻 茂 谭 曦

执 行︱董楠

海 报︱何 涛

民俗专家组丨成都民俗摄影协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