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在全国展开。记者19日从省文物局获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定的普查试点县安岳和通江开展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员已在安岳新发现45处摩崖造像,在通江新发现14处古墓葬。
据介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全国挑选了多地作为普查试点,以便为全面展开“四普”工作积累相关经验。四川选中的国家级试点县分别为安岳和通江,前者是中国唐宋石窟最集中的县,拥有摩崖造像10万余尊,摩崖经文近40万字,石窟总数、佛像总数均居全国第二;通江则拥有丰富的古墓葬,规模宏大、形制完整、雕刻精美、书法精湛、彩绘鲜艳,部分墓葬为研究川东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丧葬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在被确认为石窟寺及石刻的国家级普查试点县以后,安岳以岳阳镇、两板桥镇作为试点乡镇展开了相关工作,新发现摩崖造像45处。
安岳石窟研究院文化研究科科长杨秀伟介绍,安岳石刻数量多,大多数又地处偏远且山高林密,并不太好发现。在此前、几次文物普查时,有的文物点因此成为“漏网之鱼”,有的则因为龛窟内造像已空也没纳入文物点位。此次普查本着应普尽普的原则,龛窟还在以及发现了题刻的点位均算入文物点。因此普查试点中,两镇一举新增45处文物点。
安岳县岳阳镇凤型村菩萨岩(唐)
新发现的摩崖造像中,不乏保存完好、造型精美之处。袁家沟菩萨岩摩崖造像开凿于五代,有宋代“绍兴庚午”年间游记和白衣观音;安堂山摩崖造像开凿于明代,丰富了川东地区明代造像遗存的内涵;唐家沟摩崖造像开凿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现存造像约90尊;开凿于宋代的玉龙村毗卢岩,三身佛保存完好。佛爷庙摩崖造像则开凿于唐代,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佛教题材内容。
安岳县岳阳镇袁家沟菩萨岩摩崖造像(五代)
安岳县镇子镇宝庆村小水库(唐)
通江县的普查试点放在了麻石镇和龙凤场镇,在历时14天的调查中,新发现了14处古墓葬。通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邓天平介绍,这批墓葬13处为清代、一处从清代延续至民国,它们大多保存完好,部分墓葬还融合了建筑、雕刻、绘画、装饰等诸多艺术形式,是川东北地区墓葬建筑和民间美术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该地区民俗信仰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史料。
通江新发现的清代古墓葬
记者了解到,四川两县的文物普查试点各有经验。通江坚持边普查边挂牌,新发现一处便进行挂牌保护,并层层宣讲文物普查重要性、对文物信息进行详细的信息采集。安岳普查试点中则再次摸清石刻存在风化严重、水侵蚀、生物病害等风险,并提出了石窟寺保护的相关建议。未来相关工作经验将在全省展开的普查工作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