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川观科普日”航天日活动,孩子们走进四川航天科普实践基地探索航天梦

2024-04-21 22:39: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陈俊伶 摄影报道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一起开启梦想之旅。4月21日,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20余位小朋友走进四川航天科普实践基地,聆听航天科普课堂,动手对接天宫模型,扮演火箭工程师,抽取“来自太空的一封信”,感受航天的魅力,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浩瀚宇宙的航天梦种子。

孩子们现场参观

上午10点,小朋友们在四川航天科普实践基地集结,正式开启了“航天梦”探索之旅。

一步入时空隧道,小朋友们就打开了好奇模式。“你们知道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吗?”问题刚提出,回答声便此起彼伏,气氛十分活跃。一路参观过去,四川航天科普实践基地科普导师与红领巾航天学院科普讲解员,通过结合视频和讲解,将中国航天史、四川航天发展历程等内容娓娓道来,小朋友们听得格外入神。

在太空漫游环节,孩子们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产生了尤为浓厚的兴趣。“大家观察火箭顶部较尖的部分,与普通火箭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科普导师发问,随即揭开答案:这是因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确保安全性为目标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尖尖的部分是逃逸塔,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漫游”中,孩子们的好奇心拉满。走到中国空间站模型前,黑色部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这是神舟飞船返回舱,它在变成黑色之前是白色的。”科普导师说。“为什么由白变成黑?”小朋友问。“这是因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温度过高,烧焦变成了黑色。”科普导师答。“哇啊,好神奇!”答案一出,引来阵阵感叹。

孩子们在参观

过程中,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便于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移动的多变滑轨、物资管理App等平时看不到的宇航产品也一一展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吸引着他们的兴趣。

对航天有了初步了解后,小朋友们走进航天科普课堂授课。其中,星星邮递员、抽取一封来自太空的信等环节让他们兴趣盎然。

航天科普课堂上,星星邮递员、抽取一封来自太空的信等环节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我喜欢杨利伟,他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除了表达对航天员的喜爱,孩子们对他们在空间站里的生活也很感兴趣。“在微重力的作用下,吃饭、睡觉、理发在空间站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航天员们的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余思琦说。

科普导师说,通过观摩航天实物及模型,了解航天员和科学家的故事,有助于激发孩子们对航天的兴趣,学习为梦想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航天精神。

下午1点半,活动进入动手实践环节。

首先是操作“太空之吻”。“所谓‘太空之吻’,就是指两个航天器实现轨道交会并完成对接的过程。”科普导师说,整个对接过程犹如“万里穿针”,拼搭天宫2号和神舟11号的对接模型难度也不小,“不仅能锻炼耐心和细心,还有助于他们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孩子们进行动手实践

抠图、标注、思考、拼接……孩子们先后组装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模型,再将二者“对接”起来。付锦培觉得难度不小,但兴趣不减,拼得起劲。大约半个小时后,不少模型成品实现成功“对接”。

在航天互动体验环节,小朋友们扮演起了航天员、火箭工程师等角色,沉浸式地协同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火箭发射。“我觉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接下来我想找一些相关的书,继续深入学习更多的航天知识。”陈美伲说。

川观科普日航天日特别活动

此前,不少孩子通过课堂、书籍等途径积累了一些航空航天知识。陪同体验的家长说,此次活动为孩子们走出课堂,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的良好平台,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航天领域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