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观“茶”室·茶业强省建设十年丨公共品牌打造,给川茶带来了什么?

2024-04-28 23:47: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视频 韦维

4月底,川茶集团荣誉董事长颜泽文又有动作。

4月23日,四川雅茶集团茶业有限公司与颜泽文创办的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茶集团”)签订千万级供货大单。根据协议,这批原料将被制作成“天府龙芽”系列绿茶高端出口产品。

川茶集团签下大单的同一天,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发布“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第三批)”以及“金奖茶叶”评选结果,获奖者大部分来自“天府龙芽”授权使用企业及产品。

2014年,四川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川茶产业发展重磅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天府龙芽”川茶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应运而生。十年来,“天府龙芽”给川茶带来了什么?

打造的背景:

带动全链条升级,试图改变“原料茶”的尴尬

“乱得不行了。”提到十年之前的茶叶市场,雅安市名山区鑫垚茶厂(以下简称“鑫垚茶厂”)负责人宋雄伟说。

宋雄伟是名山区新店镇人,从事制茶行业已经20余年。新店镇是蒙顶山茶的传统产区,一度出现了“家家种茶、村村制茶”的局面。但这并没能让大伙赚到多少钱。

“我们的品质不算差,就是卖不起价。”宋雄伟清楚地记得,本地烘干后的毛茶售价400元一斤,被省外知名茶企收购后二次加工、贴牌后,“身价”便上涨四五倍。

这不是个案。数据显示,2013年,除了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和川茶集团,四川能拿得出手的茶企很少。当年,全省茶产区涉及120多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和毛茶产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但由于缺乏全省性品牌和龙头企业,导致“四川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六成川茶以原料形式卖到省外。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2014年底,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成立。成立仪式上,130多家茶业“川军”正式抱团启动大品牌培育,同时明确川茶集团的原创品牌“天府龙芽”为川茶区域公共品牌。这也是四川首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16年,“天府龙芽”正式向全球发布。随后,四川逐步建立以“天府龙芽”为统领,宜宾早茶、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三山一早”协同+授权使用企业自有品牌的川茶品牌体系

育品牌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是品牌的‘品’,更是品质的‘品’。”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天府龙芽”川茶省级区域公共品牌管理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全产业链门槛:申请使用种茶和制茶企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且种植、加工环节需要满足20多项标准化、绿色化技术要求。换言之,“天府龙芽”的设立与培育,是提出了川茶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新课题。

建设的成效

种植和加工加速规模化、标准化,带动川茶产值增2.5倍

十年过去,“天府龙芽”设立的初衷实现了吗?

“现在,我们种植、打药、灌溉、采摘都有一套标准。”站在名山区红星镇的作业便道上,名山区茶业种植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吴祠平一一诉说茶园之变。他说,过去十年来,名山区立足蒙顶山茶核心产区优势,对照“天府龙芽”授权使用管理标准,对茶叶种植端和加工端采取了一系列标准化措施。

种植端感受最明显的,是茶农。红星镇茶农倪福敏说,自2014年起,他家的六亩茶园经历了品种更换、密植合理化改造、绿色防控推广、灌溉技术改良等多轮技术改造。为此,倪福敏还把自家茶园入股村中茶叶合作社,以享受“土专家”和“田秀才”的免费技术辅导。改造后,茶园每亩的产值由10年前的3000余元增至11000多元。

由于建设效果显著,2020年,以红星镇为核心的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

加工端同样感同身受。宋雄伟说,自2015年起,当地就启动了茶企合并、厂区集中行动。2018年,在经过近三年的观察后,宋雄伟将自家的作坊搬进了新星镇上的蒙顶山茶中部集中加工园区。从此,他告别了过往的作坊式生产,陆续布局了年加工300万斤鲜茶叶的能力。他的客户,也由过去的小商小贩,变成了“天府龙芽”省级区域公共品牌授权使用企业。

吴祠平介绍,自2018年以来,借助“加工标准化、规模化”探索,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实现了向园区集中、向规模化整合。目前,在总加工能力稳步增加的背景下,全区制茶企业数量已经合并为40多家,减少近八成。由此,制茶企业规模、议价能力、品牌意识均明显提升。

有了种植和加工规模化、绿色化和标准化打底,名山区的茶园面积已逼近40万亩大关,“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9.60亿元,位列全国前十,四川第一。“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顶”和“蒙山”企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变化的不只是名山区。数据显示,迄今“天府龙芽”共完成50家四川茶企使用授权。在“天府龙芽”的带动示范下,全省茶园实现面积和质量“双升”。去年,川茶产值突破1200亿元,是2013年的3.5倍以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