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陈丽霏 德阳观察 王攀
从德阳市中心驱车向罗江区方向行驶不到半小时,便可到达白马关镇凤雏村。登上灰白色石砖构筑的关门远眺,5月的凤雏村,青山如黛、连绵起伏。
凤雏村位于白马关镇西北部,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汉末年,军事家庞统(号凤雏)随刘备夺取益州,在攻打雒城(今广汉市)时,中流矢身亡,归葬鹿头山,刘备建祠祭祀,凤雏村因此而得名。因村内三国文化底蕴深厚,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2016年,凤雏村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23年,凤雏村被列入四川传统村落名录。
传承保护:打造古蜀道上的三国文化名村
形成于清代的凤雏村因三国文化而闻名,最知名的便是位于村内的一关、一道、一祠墓。
白马关不仅是著名的古战场、蜀汉政权兴亡佐证地,更是汉靖侯庞统祠墓的所在地。
白马关关门。王攀 摄
庞统祠墓坐落在白马雄关之巅,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作为四川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庞统祠墓不仅是三国蜀汉政权兴亡的见证地,而且也是全国唯一纪念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专祠。
庞统祠全貌。王攀 摄
庞统祠墓外的金牛古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两侧用石块垒起的护坎年代久远,古道两旁残墙内部分汉砖已有超过1900年的历史。
“这是西汉的砖。”指着一块覆盖着苔藓,但依稀可以辨认花纹的石砖,庞统祠博物馆解说员高洵向记者介绍,庞统祠内存放着从清代至今的各类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文物史料,且保存完好。特别是祠内两棵树龄超过1800年的柏树吸引了诸多游客打卡。
”这两棵柏树,传说是张飞为悼念庞统所植,故名张飞柏,因其,一树干似龙,一树冠像凤,又称龙凤柏。”高洵表示,作为凤雏村的一张文化名片,景区将把文物保护、史料整理、古树保护等作为传承研究三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并积极探索数字化展览等新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凤雏村,感受三国文化。
“凤雏村是三国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聚集村落,以此为核心,我们也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开展的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并组织专家学者来此对文献史料、碑刻等进行实地研究和文化论证。”德阳市罗江区文广旅局(文物局)党组成员、区博物馆馆长李刚介绍,深挖三国文化的过程中,当地村民逐渐形成在每年正月二十六庞统诞辰日举办庙会,这一天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涌向庞统祠,拜庞统、听川剧、登高祈福,在白马竹琴声中,表达对庞统忠义的景仰。2023年,庞统祠庙会这一传统民俗,已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向新发展:“软硬兼施”提升村落气质
从白马关关门沿环线行走,路过的第一个景点便是凤雏村最知名的“倒湾古镇”。这里也是传统村落在“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之间寻求平衡的一个缩影。
位于凤雏村内的倒湾古镇。王攀 摄
记者了解到,凤雏村以前叫白马村,2007年底,在整合村组资源时,白马关镇将白马村、七里村、凤鸣村撤并成立了凤雏村。
规模扩大,产业如何振兴?“我们首先从打造聚落开始,聚散为整,形成一个个独特的民宿聚居点。”罗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村镇股副股长王琢璞介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凤雏村按照“因景建点、建点成景”的思路,“嵌入式”安置区域内农户,将新村聚居点打造成特色景点,先后建设了倒湾古镇、五丁谷、五美寨三个聚落。
以倒湾古镇为例,通过无人机视角可以看到,倒湾古镇内部以“迷宫式”徽派布局落成。区域道路宽6到8米,建设布局有一字型、L型、H型、T型、四合院等多种布置形式。村落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宽敞,植被丰富,自然景观良好,有成片的贵妃枣林、荷花池等。“特色的田园休闲风格,完善的配套,每年秋冬季,这里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王琢璞说。
此外,凤雏村还通过收集梳理村民们的意见,提出了村民间的“管理公约”,将传统村落镇容镇貌、环卫绿化等保护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中,让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意义深入人心,形成自觉保护意识。
硬环境在提升,软环境也不能落后。“除了三国文化外,我们正在编纂村志,留住属于自己的乡愁。”在凤雏村村委会,75岁的尹显聪精神矍铄,面对记者的到来,他小心翼翼从怀里拿出一本装订好的文稿放在记者眼前。几经涂改的稿纸略带卷边,纸上内容一笔一划全部手写,首页的目录上,从村情概况到民风民俗,从大事记略到土特产名录,结构清晰,内容详实。
“加上我,一共四个人主要进行编纂工作,平均年龄70多岁。”尹显聪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做过文书工作,又是凤雏村的老人,所以在村志编纂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困难也很多。“很多史料无从考据,我们就只有通过走村入户、档案对比、多方讨论,核实资料的真实性,确保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校核准确。”
目前,《凤雏村志》的编纂已完成5万余字,预计在2025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