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地处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有多厚?

2024-05-22 15:02: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四川横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五大地貌单元,涵盖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等六个气候梯度,生物多样性可谓丰富。作为全球30多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有多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什么?

看生态系统

 

四大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

“黑颈鹤,回来了!”

3月13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目睹4只黑颈鹤抵达花湖,高原守鹤人如科难掩心中激动。这几只是今年首批回到若尔盖湿地的黑颈鹤种群,相比去年飞抵时间提前了数天。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为更多迁徙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2023年11月,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年度黑颈鹤监测及迁徙水鸟调查结果显示,共监测到迁徙水鸟15种4819只,保护区内外部共监测到282只黑颈鹤,与往年南迁季数据相比较,保护区内迁徙水鸟数量呈增长趋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四川正在加速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保护面积将持续扩大,除了黑颈鹤,把沼泽、湖泊、泉眼等生态系统以及其他野生动植物更大范围保护起来,从整体上促进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

若尔盖县的生态保护成果是四川全域生态保护的写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四川正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管理方面,四川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体制。例如,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出台《四川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四川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修复所取得的成效。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目前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指标位列全国前列;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2.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四川已建成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个,十年间,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较上一个监测周期,全省荒漠化面积减少99.31万亩,沙化面积减少277.41万亩,石漠化面积减少330.89万亩……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获得首批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全省已共计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涵盖了3个类别8个类型。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若尔盖国家公园栖息中的候鸟。(图片由红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看野生动植物

 

现有野生脊椎动物、高等植物总数全国占比高

“终于拍到了!”

今年3月,经过两年追踪,来自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首次在都江堰拍摄到欧亚水獭的清晰身影,且拍摄地为闹市区,侧面反映该区域生态保护成效。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各地反馈,欧亚水獭在四川的种群规模已显著扩大,近五年,在叙永县、平武县、青川县等地,先后20余次发现欧亚水獭的踪迹。

除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动物种群正在不断壮大。今年3月,成都观鸟会发布《成都鸟类名录2024版》,与上一版相比,成都新增鸟类记录12种,其中东方白鹳、蓑羽鹤、棕腹隼雕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全省鸟类总数达757种,全国有超一半的鸟类在四川栖息。

大熊猫、雪豹、羚牛等在川栖息的重要珍稀动物出现得更为频繁。四川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雪豹栖息地的雪豹分布密度则高出全国其他雪豹栖息地的平均值近十倍。

大熊猫国家公园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幼崽。(图片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提供)

此外,四川在野生植物整体保护方面持续发力。近几年,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重新发现;实现了极小种群植物崖柏和距瓣尾囊草等野外回归,并建立起新的野外种群;“植物活化石”珙桐总保有量超过1亿株。

据统计, 四川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超300种;有高等植物14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

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四川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所做的努力。近年来,通过将生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并加强制定、修订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分布在川的重点野生动植物基本得到有效保护。

“今年四川还将继续推进珍稀物种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断充实美丽四川本底。”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