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丨德阳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扩宽、服务不断优化 就业路上铺就“无障碍通道”

2024-05-22 17:20:2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德阳观察 周玉琴 四川在线记者 陈丽霏

5月14日,在四川味之霸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王梅坐在工位上,熟练地进行产品包装。她虽是一名聋哑人,但在工作中和同事配合非常默契。流水线上这个小小的工位,承载着她对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残疾人就业关乎其生活质量、价值实现,也关乎万千残疾人家庭的幸福。”德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德阳把残疾人就业创业纳入全市工作总体布局,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扩宽、服务不断优化,为残疾人就业铺就“无障碍通道”。

拓宽渠道

残疾人就业创业有机会

5月13日,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德阳市区钟鼓楼广场举行,16家企业提供400余个岗位,涵盖机械制造、服装制作、管理、服务等类别。

企业吸纳是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的主要渠道。为鼓励企业积极开发适残岗位,德阳市广泛宣传安置残疾人税费减免、残保金征收等政策,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目前,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达4000余人。

除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外,德阳还通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辅助性就业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附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车间等方式,帮助残疾人就业。

5月14日下午,在德阳市旌阳区南塔社区庇护工场内,张释艺和工友将几味中药进行分拣、称重、包装,制成中药袋。庇护工场就是一种辅助性就业机构。南塔社区党委书记苏亮介绍,这个庇护工场共有15名工人,都是残疾人,他们不仅能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年底还有分红。

截至目前,德阳已建成辅助性就业机构9个,带动残疾人就业100余人。

农村残疾人就业是重点也是难点。德阳市积极探索“一地一品”“产业助残”等模式,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在中江县玉兴镇大石村,村集体和该村持证残疾人共同持股开办了一家商贸公司,业务包括乡村助残超市、手工加工车间、稻蛙初加工、农产品种销等。“入股能分红,农闲挣工资”,帮村里的残疾人找到一条就业好路子。

提升能力

残疾人就业创业有底气

日前,德阳市举办了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竞赛设置剪纸、面塑、盲人按摩三个项目,邀请专业裁判对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业务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判。

“采用技能大赛的模式展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有助于专业机构和用人单位更加直观地了解选手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便在今后的用工推荐、人员招聘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德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技能是实现就业创业的底气,希望通过竞赛,更好地激发残疾人群体学技术、练技能、创新业的热情。

近年来,德阳市残联通过建立多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机制,对残疾人分级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市级残联引进成渝优质资源,匹配企业用工需求,为残疾人提供“订单式”技能培训服务。县级残联依托就业培训机构、街道、社区,为残疾人开展绵竹年画、潮扇、蜀绣等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青花椒种植、柑橘种植、鲈鱼养殖等种养殖技术培训。

德阳市人社部门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统筹利用各方资源,千方百计帮助残疾人技能人才实现就业创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