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 “手机变砝码”能治“鬼秤”吗?

2024-05-22 18:53: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立峰

何勇

今年5月20日是第25个“世界计量日”,中国的主题是“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活中,商户使用“鬼秤”,对顾客玩缺斤少两把戏的事屡见不鲜。法治日报记者曾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从线下到线上,从生鲜到熟食,从路边摊到品牌店,都存在不同套路、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现象,“鬼秤”隐藏其间。今年3·15前夕,新华社记者调查也发现,一种能够随意调节物品重量的电子秤现身市场,并形成了一条改装、销售的“鬼秤”地下产业链。近日,江苏连云港、南京两地发生的“鬼秤”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针对此类事件,“手机变砝码”的对策走红网络。具体方法是消费者在选购蔬菜、水果、海鲜等散装称重生活用品时,可以在称重之前把自己的手机放在电子秤上,观察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是否与自己手机重量相符,这似乎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随身携带一个“标准器”,当场快速地辨识出电子秤的准确性。

但笔者认为,不要过度放大“手机变砝码”的功效。从现实操作层面来说,选择用“手机变砝码”与“鬼秤”斤斤计较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嫌麻烦。而且,现在的“鬼秤”作弊技术手段越来越隐蔽,当顾客用手机进行测试时,商户可以通过遥控器先让电子秤回归正常,等到将顾客挑选的商品进行称重时,再通过遥控器将电子秤设置成“鬼秤”称重。可见,遏制“鬼秤”横行不能指望消费者选择“手机变砝码”,关键还是要靠监管亮剑,让法律长出利齿,倒逼商户不敢使用“鬼秤”坑人。如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对缺斤少两的处罚标准,增加使用“鬼秤”的违法成本,让商户使用“鬼秤”成为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赔本买卖;加强对电子秤的抽检力度,及时将“鬼秤”揪出来;斩断“鬼秤”利益链,禁止生产、销售“鬼秤”,严格规范电子秤改装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