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伟大建党精神奠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底蕴

2024-05-24 15:42: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云君

邢海晶 张雅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阐发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坚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辉煌成就的精神密钥。全面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它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精神底蕴。

现阶段中心任务内含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贯穿着社会生产力的变迁迭代。新质生产力正是以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是新形态、新类型、新结构、新技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现代化生产力。一方面,它以高新技术应用为显著特点,以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为核心支撑,符合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能够在实践中通过凝结新技术的强大动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转变,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现阶段中心任务战略、策略和抓手上的互相贯通,又体现了其目标、趋向和路径上的互相统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现阶段中心任务的必然选择。

伟大建党精神为新质生产力积蓄创新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淬炼的精神结晶,揭秘了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精神密码,其创新内核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精神契合性,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精神底蕴,积蓄创新动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得以生成的精神根脉,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担使命、善斗争、为人民提供了实践创新的精神指引,折射了中国共产党人立根铸魂、守正创新的鲜明特质。正是得益于这一精神的滋养,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创造性方案,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新质生产力在时代呼唤下应运而生,蕴含了生产力发展质性飞跃的内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与生产力相关的科学、技术、人才、制度的全方位创新为初衷和归宿,这一发展特性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相融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与哺育,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生成发展提供最深层、最根本和最基础的精神动力,能够为其奠定创新的精神底色。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价值坐标指向人民立场

新质生产力是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这一时代之问的科学回应。要使新质生产力突破西方经济学话语中生产力“见物不见人”的窠臼,就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新质生产力赋予独特价值意蕴,为其精准定位人民立场指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不负人民”的责任和使命。经过百年奋斗,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恪守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因此,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价值坐标,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要义,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在发展人、惠及人、成就人的实践过程中,以高质量发展承载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坚持人民立场,既要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人民力量,充分释放人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伟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激发全社会拼搏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足。

将伟大建党精神熔铸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思想品格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彰显了党强大的思想优势。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鲜明特征。因此,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同时,要坚持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武装行业参与者头脑,推进新质生产力理论成为全行业参与者的普遍共识。

以伟大建党精神锤炼的政治品格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初衷不改、本色依然的历史自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心系人民的崇高品格,这两点彰显了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新征程上要将这一政治品格转化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保障,就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在初心使命执着追求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引方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抢占发展制高点,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强大的发展势能,从而确保我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中赢得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既要统筹各方资源,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各环节的联动效能,也要在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

以伟大建党精神淬炼的精神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风貌风骨,彰显了党强大的精神优势。这一精神优势昭示着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基本导向,是打破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技术瓶颈的力量源泉。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奋力攻坚的毅力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并及时推进科技创新最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链中,从而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巨大动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