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气象丨宝兴:开行夜间巴士,“点亮”学生回家路

2024-05-24 22:53:4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雅安观察 黄刚 摄影报道

5月22日,晚自习下课铃一响,宝兴县灵关中学的初中生陆续放学。孩子们叽叽喳喳飞奔而出,熟练地跳上停在校门口的夜间巴士,把书包“卸”在座位,就开始呼唤还没上车的小伙伴“搞快点”。

不到10分钟,这辆装好学生的夜间巴士,缓缓遁入夜色,一开就是十多公里。这条名为“护学专线”的县城夜间巴士,开通近半年来,乘客越坐越多,好评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这条专线开行至今,已护送近万人次学生夜间安全到家。


宝兴群山围绕,沿河而建,在灾后重建中推进县城功能疏解至灵关镇。黄刚 摄

1元护学,专线送到指定地点

灵关中学目前有6个班300余名学生,学生晚自习放学,是这个“早睡”的县城少有的夜间热闹时刻。没了白天的学习压力,同学在夜间巴士上放松地聊天,欢声笑语不断。到了下车点,位于同一站点的孩子们结伴离开,不忘懂事地和司机说“师傅辛苦”。

夜间护学专线有两部车,分为两条路线,起点都是宝兴灵关中学后门,一条途经宝兴两河口、新场村、罗家坝村等,一条途经建联村、大溪乡、双坝村、磨刀社区等——这些站点是校方统计乘车学生住所整理而成,定期更新汇集给司机。对山区中学来说,拥有专属校车成本高昂,车辆资质也难以保证。于是在当地政府补贴下,当地交通运输部门与公交公司开起了学校专属的“夜间定制公交”,定价每人单程票仅1元。


同学下晚自习后,乘坐宝兴夜间巴士。黄刚 摄

“有新同学上车,只要提前告知,我们会临时微调路线,确保能把每个坐车的孩子平安送到家门口。整趟车程单边约半个小时,雨天乘车人数会明显增多。”5月22日晚,当班司机彭守冬说,夜间驾驶须保持匀速和平稳,尤其要注意夜间出行的大货车,和受恶劣天气影响时的路况。

晚上九点半,巴士上还剩6个孩子,这批孩子都在最后一个站点建联村下车。“巴士方便,坐着舒服,和小伙伴一路回家很开心,时间过得快,不用辛苦家人接送。”学生罗天悦说,过去她哥哥、爸妈等常轮流开车来接送她。灵关镇多雨,过去下雨接送孩子更是家长一大困扰。家长李静坦言:“我家又是女娃娃,晚上不接不放心,接了遇到下大雨,骑电瓶车视线不好,沿途又有不少大车,也令人提心吊胆。”

去年11月,宝兴县在原有白天“护学专线”的基础上,增开了两条夜间护学专线。考虑到部分孩子行程较远,普通公交车行山路不便,最近护学专线还增加了频次,部分村落采用四川乡村巴士“小黄车”,同时满足了双坝村、云茶村等当地老百姓早晚间出行问题。宝兴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罗杰介绍,随着中小学、高中学生的出行需求增大,宝兴县还将增设多条护学线路。

县城功能疏解产生“夜间新需求”

灵关中学在“4·20”芦山强烈地震时房屋未坍塌,是当地最大的临时安置点。近年来,随着宝兴县产业发展,县城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疏解部分县城功能,越来越多的人从穆坪镇地质灾害风险区搬到灵关镇。与此同时,当地百姓的公共交通需求也在变化。以灵关镇为代表的宝兴县产汉白玉,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灵关镇国道沿线分布着30多家玉石材料加工厂,不少货车要在此运送货物,夜间也是货车活跃期。

灵关中学地处山区,沿青衣江而建,不少住在江对岸的学生,上学会必经国道351线。当地夜晚目前并无网约车,不少走读的孩子要么投靠临近亲戚暂住,要么选择“打野的”“坐火三轮”,每趟价格在10元左右,有些孩子为了省钱,干脆骑电瓶车回家。但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加上夜间大货车较多,学生们上下学面临很大的安全隐患。


乘坐夜间巴士的初中学生。黄刚 摄

宝兴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罗杰和同事,在执法过程中较早接触到学校、家长和学生反映的“上学放学乘车难”“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经统计发现,仅宝兴到雅安经国道351出城方向,每天车流量达7000余辆,其中约25%为货车,载重货车每天约500至700辆。“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国道351灵关河口村至新场村路段,日均有1.3万辆次车辆通过。”于是,灵关镇在5年前开通了护学专线白天线,并在高峰期限行货车。

去年底,新的潜在危险被家长和居民注意到。宝兴县人大代表、双坝村党总支副书记岳尚强曾亲眼见到夜晚大货车与学生电瓶车在马路并行的场景,还有的是爷爷奶奶骑电瓶车接送孙儿,看着心疼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200多户村民家里有学生,大货车驾驶视线有盲区,万一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他把临近几个村的相似情况搜集起来,撰写了关于完善护学专线的建议并在会上呼吁,后来得到相关部门迅速支持。

截至目前,护学专线白线和夜间线共载人达12万人次。在宝兴这个山区小城,护学专线默默护航学生的求学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