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在即 记者直击交警路面宣传劝导

2024-05-24 23:22: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杜馥利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

6月1日起,新修订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对驾驶非机动车行为作出规定,例如骑“电马儿”时要戴头盔、骑车不能耍手机等,违反有关规定将面临警告或5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5月24日,《条例》实施前夕,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相继在春熙路口、玉林北路社区等地开展专题宣传。四川在线记者跟随交警,现场采访了解《条例》为何修订?有何特点?又该如何执行?

现状——

逆行、不戴头盔等行为普遍

《条例》实施有助于非机动车规范管理

5月23日上午8点半,正值上班“高峰”。记者在地铁海昌路出口看到,驾驶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的行为普遍存在。

记者身后多次传来“哔哔哔”的电瓶车喇叭声,从记者身旁驶过时,车速不减。“没办法,这里只有逆向行驶才能最快到达最近的人行道,掉头比较方便快捷。”电瓶车驾驶员张先生表示。

行走在天府新区多个路口,几分钟内,记者频频看到骑电瓶车不戴头盔、骑自行车逆行等现象。

除了驾驶非机动车存在不文明行为外,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乱象普遍,交通与火灾事故频发——2021年5月,成都市某小区一辆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内爆燃,仅仅几秒整个电梯被火吞噬;2022年11月,广东省潮州市一电动自行车维修门店发生火灾,系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过程中起火。


春熙路步行街设有提示牌

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成都再次修订《条例》的考量。

记者了解到,成都最早于2006年对非机动车管理进行立法,2014年进行了一次修订,自施行以来,对规范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登记和通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非机动车管理领域的主要问题发生许多变化:快递、物流、外卖以及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行业主管部门未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未作规范,存在管理短板;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停放与充电的问题日益突出。

新修订的《条例》于2023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24年4月3日批准,将于6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修订为推动非机动车规范管理,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特点——

不仅规范出行行为

还涵盖车辆生产、销售、停放、充电多环节

哪些属于非机动车?记者了解到,《条例》所称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交通工具。

记者梳理发现,《条例》涵盖了规范车辆登记的强化、出行行为的引导、源头治理的坚持、全链条监管的加强、停放充电的规范以及新型业态监管的落实等方面。

与骑行者息息相关的,包括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行驶,不得逆行、以手持方式拨打接听电话、牵引宠物等,否则会被警告或处5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这就意味着,今后骑自行车或“电马儿”时耍手机、打电话将被处罚。《条例》还规定了骑“电马儿”时需要佩戴头盔,饮酒后不得驾驶等内容。

“骑车时使用手机,会严重分散注意力,使得驾驶人反应缓慢,影响道路通勤率和畅通程度,甚至造成严重的车祸或险情。”成都交警三分局车管科副科长吴晓乔解释。就在4月30日中午,吴某某骑行电动自行车沿五桂路往御风二路方向行驶时,低头看手机、分心骑行,未观察清楚路况,与施某某驾驶的小型客车发生碰撞,致吴某某受伤,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

电动自行车停放与充电时也应当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确保消防安全。不得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或者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或者充电,不得利用电梯轿厢运载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不得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违反安全用电要求私拉乱接电线和插座充电等。

行动——

交警在路面宣传劝导

消防开展隐患夜查

《条例》正式实施前夕,成都相关部门已开始交通劝导、安全教育,以及隐患排查行动。

“骑电瓶车要戴头盔哦。”“骑车不要耍手机。不要觉得自己是技术娴熟的‘老司机’,分心一秒,危险十分。”5月24日上午10点,成都交警三分局多名民辅警在春熙路口普法劝导。现场,多名电瓶车车主反映,未戴头盔是因为天气炎热、觉得麻烦,民警随即举出一组数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头部受伤致死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5%以上,而正确使用安全头盔可以降低72%的头部损伤风险和39%的致死风险,“头盔对于骑行者来说,就好比机动车驾驶人所系的安全带,是人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


民警劝导普法

目前,成都交警已经组织全体民辅警开展《条例》学习培训,确保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在一线执法管理过程中,也要求民辅警主动宣传《条例》。

当天,成都消防也发布关于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的公告,将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展隐患夜查,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行为屡劝不改、屡改屡犯的有关个人和非法改装等问题,有关部门将依法从严查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