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丨2024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幕 多项 “四川造”硬核成果集中亮相

2024-05-24 23:44: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文露敏 摄影 华小峰 成都观察 邹嘉语

5月24日,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楼梯口搭建起“礼遇最美科技工作者”拱门,铺上静谧的蓝色地毯,全省10个创新团队从这里一一走过,来到镜头前分享他们的创新故事。

当晚,2024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以下简称“科技周”)在这里启动,开启了本年度四川省科技活动周的序幕。本届科技周有哪些亮点?众多科普活动中有哪些值得打卡?四川在线记者现场打探,为你揭晓。

逛展馆:多维度走近“四川造”硬核力量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磁浮飞行风洞、华龙一号……设立在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2楼的“向‘新’而行”重大科技成果展,集中展出了“四川造”硬核力量。

为更好呈现这些硬核“力量”,现场不仅展示了图文资料,还摆放了按照一定比例制作完成的装置模型。在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模型装置前,市民可以通过电子屏幕上的按钮,了解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的“放电”过程,以及它每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重大科技成果背后的研发团队,也来到了启动仪式现场,并担当起了科普讲解员。

“人造太阳,不是说要造一个太阳挂到天上,而是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在地球上建一个像太阳一样的装置发电。”“人造太阳核心的位置是中间这一个像‘甜甜圈’一样的部件——真空室,核聚变反应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团委书记郑雪,担任了“人造太阳”的科普讲解员。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来自天府四小的孩子们,生动讲述了核能的奥秘与应用。

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3楼精心设置了科技文创区、智能科技设备体验区,既能体验驾驶最高试验速度高达420km/h的动车组,还能通过VR感受“极限飞行”的惊险与刺激。

今年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为了传承科学家精神,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设置了“致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科学家精神展,通过展现邓稼先院士的事迹,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爱国、创新、奉献、求实、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

看活动:市州将合力推出各类科普活动3000余场

作为四川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成都将在科技周中呈现哪些精彩?90场蓉城科学课堂,10场科普剧、科普秀,科学家精神电影展映,云上科普活动……一周时间里,这些活动将轮番“登场”,带来一场蓉城科普盛宴。

科技周期间,成都8家重点实验室将面向公众开放:走进成都市植物园,市民可以学习保护珍稀植物的各种手段和途径;在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可以了解前沿医学技术……

成都市双流区浩海立方海洋馆将开展“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互动展示体验活动,设置生物多样性互动体验区、VR科普互动体验区、机器人互动体验区、趣味科普互动体验区四大主题展示区。在这里可以体验水母喂食、观赏200多个品种特色昆虫,还能通过VR跟随蛟龙号去探险等。

其他市(州)也将积极参与到科技周中。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科技周期间,全省21个市(州)和有关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预计全省线上线下各类科普活动达3000余场。”

绵阳市梓潼县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在科技周期间,梓潼县将组织“两弹一星”精神宣讲队前往梓潼周边中小学校,给同学们讲述两弹研制的艰辛故事,激发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德阳将在该市最具人气的地点文庙广场,开展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和为期4天的首届科技集市,科技集市分为科技生活集市、科技教育集市、中国装备科技集市三大主题。邀请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参展,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科普讲解等形式,让市民、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