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战报丨托底性帮扶欠发达县域,国资国企矩阵式“出击”巴中

2024-05-28 23:30: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陈秋吉

在川中央企业区域、省属国有企业区域、其他国有企业区域……5月28日清晨,即将举行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巴中县域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的会议室内,100多位国企负责人的名牌被依次摆上前排桌面。“这么多国企一起来巴中,还是第一次。”巴中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

人多,成果也丰硕。当天,国资国企同巴中市和有关县(区)签约项目65个,签约金额超过1170亿元,涵盖新能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此外,集中签约金融协议4个,包括与两家金融机构签订授信协议,授信额度超过300亿元;与两家金融机构签订共同设立基金协议,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

从在川央企到地方国有企业,从基础设施项目到产业项目,从项目协议到金融协议——围绕托底性帮扶欠发达县域,国有企业在巴中矩阵出击。


签约仪式现场。 夏雨 摄

在高质量推进对口帮扶同时,组织国有企业开展矩阵式帮扶

作为帮扶国企的代表,大西洋集团党委副书记曾秀是最早来到会场的企业负责人之一。

“开会来得早,帮扶也来得早。”曾秀告诉记者,托底性帮扶工作在去年启动后,公司已多次组织到对口帮扶的平昌县实地调研,确定在商贸流通领域先行开展合作,“目前已针对平昌茶叶、青花椒、江口青鳙、肉牛等特色农产品加大采购力度,并与平昌县合资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商贸公司,积极推动平昌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省国资委托底性帮扶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省国资委建立“1+1帮1”机制,组织78户在川央企、地方国有企业托底性帮扶39个欠发达县域,1户在川央企、1户地方国有企业与1个欠发达县域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在高质量推进对口帮扶的同时,省国资委积极组织国有企业开展矩阵式帮扶,充分发挥矩阵式帮扶的统筹效益、联动效益、整体效益,推动受扶县域投资项目落地、注册企业落地、产业“链主”落地。

当天,参加签约活动的国有企业,不仅有托底性帮扶巴中4个欠发达县域的8户企业,还有更多看好巴中发展的其他国有企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省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说,在对口帮扶凉山州普格县的同时,省能投集团放眼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已在39个欠发达县域投资项目260余个,合计完成投资超160亿元,包括在巴中已布局超50亿元项目,为地方贡献利税合计约2600万元,解决就业近2000人次。


已在推进中的运达风电项目施工现场。 杜文龙 摄

首场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县域集中签约活动落地巴中,具有特殊意义

签约仪式结束后,嘉宾们统一乘车开展实地调研,第一站前往通江县王坪村,考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色研学旅游项目。

“今天的活动,是首场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县域集中签约活动。”巴中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场聚焦革命老区,对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四类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记者从省国资委了解到,国资国企高度重视加强与巴中的合作发展,在多个领域、多个产业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以来,在川央企和省属企业参与了巴中现代物流园、巴中市红色文化研学交流基地项目、米仓大道、通江燃气发电、南江抽水蓄能等省市重点项目22个,投资总额287亿元。

“企地合作有扎实的基础,也有广阔的前景。”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享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支持政策,已探明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矿产资源50多种,风能、光伏、水能等清洁资源也十分丰富,同时还拥有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青峪猪、空山牛等地方特色物种。

在巴中,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个风电项目,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建成投产后将带来约20亿元的年产值,利税6000万元。“巴中境内拥有丰富的风电资源,据探测,可开发风能资源达200万千瓦。”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投资开发部经理李中说,企地合作推动资源开发利用,能够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巴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动企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让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笔,签字,握手留影。

经历多次调研、反复论证、深入洽谈之后,中铁二局集团与通江县签下投资67亿元的大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G347高速公路和青峪口水库交通迁建桥梁工程,为通江县摆脱欠发达地位打下交通基础。

“我们将在项目前期、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全方位为项目落地提供精细化保障服务。”通江县委书记李玉甫表示,将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对项目在生产经营、融资贷款、人员招聘等要素保障方面的问题,建立要素保障“直通车”和专班专员服务机制,推动土地供应、融资服务、政务服务、手续审批等要素向重点项目聚集,促进项目快速落地、高效建设。

作为受扶地,不少巴中领导干部都表示,签约活动结束后,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让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惠企政策执行评估、跟踪问效、动态调整等工作,推动刚性政策“免审即享”、普惠政策“免申即享”、惠企资金“直达快享”;坚持配强企业秘书,强化政务服务,落实“一企一策”帮扶,变“企业跑路”为“政府跑腿”……面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当地提出了不少具体举措。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国有企业也要使劲。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长城表示,将围绕通江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双方战略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接下来要聚焦帮扶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抓落实。”刘长城说,公司计划采取“央企带县属国企发展模式”,帮助提升当地国有企业资质,获取更多市场资源,同时每年招录符合条件的通江籍大学生到中铁二局就业,培训建筑技术工人成批次到中铁二局项目工地就业务工,培育一批带不走的产业人才队伍,增强内生造血功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