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摄影 华小峰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确定各县主体功能,是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重要任务。布局四川省域主体功能区,《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何考虑?
杨健回答记者提问
5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政策吹风会现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杨健展示了“主体功能区分布图”,他介绍说,根据《规划》,
·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共32个县,均为国家级,主要位于成都平原、安宁河谷、川南和川东北地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共64个县(市、区),其中60个为国家级、4个为省级,主要位于川西北、攀西和川东北地区;
·城市化地区共87个县(市、区),其中52个为国家级、35个为省级,主要位于经济基础良好、人口分布密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重要发展轴带沿线区域。
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分布图。 图据《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相较此前,《规划》主体功能区布局有何不同?“具体三个方面有变化,这将推动我省主体功能区布局更加优化。”杨健说。
一是主体功能区类型,有变化。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取消调整部分功能区类型,形成了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3大类型。同时,允许在3大类型基础上叠加能源资源富集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功能。
二是7个县(区)主体功能定位,有调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将乐山市金口河区、荥经县、盐边县、冕宁县,由城市化地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洪雅县、汉源县、芦山县,由农产品主产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今后将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但仍保有提供粮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从属功能。”杨健说。
三是主体功能定位,更精细。“允许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杨健举例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县(市)都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但可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一些乡镇细化为城镇化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