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新一轮汽车革命正从上半场的“电动化”,驶入下半场的“智能化”。
来自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等行业机构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包括中控大屏、语音交互、车联网等智能化前装市场的渗透率已超过了70%。
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快车道,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纽带,在汽车领域愈发重要。成立于2019年的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瓴智行),已在车用操作系统上抢先一步,率先实现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国产替代,填补了国产软件空白。
实现车用操作系统国产替代,构筑企业护城河
走进中瓴智行,一辆充满科技感的下一代汽车智能化模型停放在展厅内。车内没有传统的仪表盘,取而代之的是一块超长的集成化三联屏,串联起仪表台、中控台和副驾区。
在主驾前方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车速、转速等信息;副驾前方的屏幕上,则有导航、音乐、影视娱乐等多款APP,可以为驾乘者带来沉浸式车内影音体验。
“目前展示的是一套国产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整体方案。”中瓴智行区域副总监李卫用手指轻滑屏幕,原本位于中控区的地图直接切换到主驾前方屏幕,导航更加方便。此外,这块屏幕还能控制汽车的车身、座椅、车窗、灯光等,而且各项功能切换快速流畅。
顺畅的驾乘体验离不开强大的软件支持——车用操作系统。“汽车芯片提供了大量的算力和资源,但是没有操作系统的调度,再多的功能也无法使用。”李卫打了个比方,就好比一部手机,如果没有iOS或者安卓系统,APP再多也枉然。
尽管操作系统隐藏于底层,但却是智能网联汽车“这座大厦”的基石。不过,这块基石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
瞄准卡脖子技术,早在2019年,中瓴智行就开始研发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于2021年推出了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睿钛嵌入式虚拟化操作系统(RAITE Hypervisor),并在2022年实现汽车商用。
“自主研发能力是企业最关键的护城河。”李卫介绍,公司核心成员均有近20年的操作系统研究和开发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是公司创新的核心基础。公司还与高校专家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突破了十余项操作系统核心关键技术。
不过,要与国外产品同台竞技,关键靠产品性能说话。 “多系统、多业务融合是我们的优势。”李卫介绍,车用虚拟化技术的核心是可以在一个SoC(系统级芯片)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包括Linux(控制仪表盘)、Android(控制影音娱乐功能)等多个虚拟机操作系统。
此外,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还可实现CPU、内存、外设等硬件资源在操作系统间的有效隔离,从而提高产品安全等级。举个简单例子,当某个娱乐功能出现bug(故障)时,并不会影响到汽车仪盘表。
去年8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睿钛操作系统还取得了国际知名认证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颁发的汽车、轨道交通和工业三个领域的功能安全产品认证,成为国内首个同时获得三证合一的操作系统。
行业新秀勇闯市场,一年拿下超百万套订单
作为一家年轻的初创公司,如何打开市场?
“我们是国内首个发布并商用量产的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供应商。” 李卫介绍,早在2022年,该公司的操作系统已在东风汽车的部分乘用车型实现商用量产。在和国外产品同台竞技中,公司的操作系统并不逊色,一些核心指标甚至优于竞品,而且在成本及服务上更有优势。
如何寻找到可靠和成本的最优解?
操作系统和芯片是强捆绑关系,国外的系统一般只会适配国外的芯片。中瓴智行在开发操作系统时,除了支持主流的国际芯片,还适配了大量的国产芯片,从而形成一整套国产替代方案。
“近年来国产芯片发展迅速,我们通过适配优化技术架构,降低对CPU、GPU的算力损耗,从而实现了高负载运行情况下,性能和稳定性‘不打折扣’。”李卫说。
相较于国外厂商,国内企业有本地化的技术、服务团队支持,可以快速解决客户的技术难题。这也是国内车企愿意尝试国产方案的原因之一。
与东风汽车量产合作后,中瓴智行在行业赢得口碑,很快打开市场,2023年公司获得的订单量超百万套,目前已与东风、长安、广汽等多个车企乃至轨道交通客户建立合作。在国产自主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这个细分赛道,该公司业务量已达到国内第一。
今年以来,多家合作车企均主动追加车型,还有一些非汽车行业客户主动找上门来,预计2024年销售额能够同比增长1倍。 “过去,20万元是智能汽车的起步价,但随着国产方案推广,未来10多万的车型也能拥有科技和舒适兼备的智能座舱。”李卫说。
当“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到来,四川也大有可为。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已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聚集10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同时推动成都进入“双智”试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城市),初步构建起“车、路、云”协同的车城网。去年,成都市已发布《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加快产业布局。
李卫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持续迭代面向复杂场景下的操作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持续推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关键技术攻关,参与“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四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四川造”车用操作系统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