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学普”照亮凉山彝族儿童未来路

2024-06-06 15:42: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文/图

初夏的阳光普照大小凉山。近日,在凉山州昭觉县昭美社区幼儿园的一间教室内,孩子们正用普通话参与小小播报员视频录制。“这些精心准备的视频将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娃儿和家长都喜欢看。”昭美社区幼儿园园长潘怡然告诉四川在线记者,这个社区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彝族儿童,学校通过将普通话教育融入课堂,并结合快乐学普驿站、传统节日活动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前学普”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彝族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实现从“听不懂”到“敢说会用”的转变。

昭美社区幼儿园的彝族儿童正用普通话参与小小播报员视频录制。

昭美社区孩子们语言表达上的收获得益于在凉山地区实施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过去在凉山州,广大农村彝族群众习惯使用彝语交流,全州近30万学前儿童中,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的现象极为普遍。因为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进入小学后许多彝族孩子学习就会遇到困难。

2018年5月,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四川省政府在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举行凉山州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的序幕。

作为承担着为国家在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探索路径试点任务的凉山州探索创新,逐渐总结形成“国家支持、省级统筹、州负总责、县统一管理、乡村实施、社会参与、专业机构技术保障”运行管理模式。按照“先行试点、总结优化、全面推广”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集中精力在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等当时的11个深度贫困县及安宁河谷的民族乡镇“一村一幼”实施。为履行实施主体责任,凉山州牢牢锁定让学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坚持目标和问题两个导向,着力构建沟通、督查、评估、考核四项工作机制,狠抓设施设备、师资培训、宣传动员、规范管理、督查考核、效果比对六项重点工作。

在试点中,凉山州组织专家制定相关测评标准,并据此每年对参与学前学普行动的所有儿童开展三级(州、县、校)三次测评。测评显示,凉山州入园一年以上的儿童基本实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目标,多数儿童能主动用普通话与人对话,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慢慢养成。因此,第二阶段于2019年在全州范围全面推行。

目前,凉山州幼儿园总数815所,幼教点2438个,普惠性覆盖率84.64%,在园(点)儿童总数 241765人,2023年普通话测评合格率99%,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后进入小学,不再有因语言导致的学习障碍,失辍学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学前学普”行动的常态化实施,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由于成效显著,包括凉山州在内实施的“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荣获国务院“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写入国务院《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