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丨拾起20年“热血时光” 听他们点亮“生命之光”的故事

2024-06-14 22:39: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武茹玉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石小宏 钟帆 摄影 韦维

2024年是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血液管理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联动川观新闻,开展两项征集活动。一项是寻找四川无偿献血的“十大宝藏老物件”;另一项是挖掘感人至深的“十大热血故事”。两项活动旨在邀请广大市民共同回忆无偿献血记忆,传递献血者、志愿者、无偿献血工作人员的故事,倡导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

活动由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血液管理中心及川观新闻共同发起,得到全省21个市(州)积极响应。

“宝藏老物件”见证“热血时光”

“十大宝藏老物件”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历史物件和收藏品。截至5月底,主办方收到徽章、报纸、献血证、雨伞、明信片、书籍、积分兑换卡等各种类型的 “宝藏物件”。

成都市25岁市民李海,来自一个三代传承的无偿献血家庭,看到征集信息后,他汇集了一家人多年保存的老物件——包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纪念徽章、1972年出版的《献血常识》手册、21世纪初的纪念明信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时刊登献血信息的报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海的爷爷当时正参与国家道路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献血者行列。“这块纪念徽章已经成为我们家珍贵的‘传家宝’。”1999年,母亲怀着李海时严重贫血,几乎危及生命。经过艰难协调和转院,才终于输到血,保证了母子健康。为回报“恩情”,李海父母也成了无偿献血者。“有一年,常年在海南务工的父母回巴中过年,飞到成都等待坐车的下午直接去献了血。”李海说。

李海分享三代人的热血故事

岳富贵的59本“红色献血证”记录他走过的很多城市。“感谢您参加无偿献血,您捐献的血液经检测合格……”大约2个月前,岳富贵回到绵阳市三台县老家休假,两天假期,他又一次献血,随后便收到这条短信。2011年国庆节,岳富贵从天津坐火车回四川探亲,在献血屋拿到人生第一本献血证。之后,岳富贵坚持每年献血,献血证发证单位覆盖成都、天津、重庆、绵阳、达州等地。

同样动人的“物件”,还有一把用了14年的雨伞,持有人王甸健是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的基层公务员。“尽管已有明显使用痕迹,甚至出现裂缝,我都没舍得丢。”2009年,王甸健考上成都师范学院,来到成都上学后参加第一次无偿献血。“人总是会对‘第一次’格外珍视,这把伞我一直带在身边。一次下雨,我将它借给一位女同学,自己淋雨回宿舍。多亏了这把伞,我们才有了交集,现在她成了我的妻子。”14年来,王甸健每半年献一次全血,每次献血后会在备忘录记录时间、地点和献血量,记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29行献血记录,总计11400毫升。

“热血故事”传递暖心能量

经过主办方联合审核,入选“四川无偿献血十大热血故事”的有热血王嬢的二十三年、青年辅导员的热血初心、“热血”父女档、藏蓝警营里的“热血女侠”、民企无偿献血“代言人”、20岁大学生的首次献血体验、电力人记录献血20年等。

“高考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献血,却因身体素质不达标失败了。”西南民族大学28岁的专职辅导员李冀回忆,过去,熬夜和肥胖使他两次献血均未成功。因此,他开始锻炼、减肥、调整作息,2016年成功捐献了第一份全血。此后,李冀每半个月去捐献一次血小板。八年来,李冀共献血52次,共捐献20200毫升全血和成分血。“我会在班会上讲解无偿献血相关内容,担任学校学雷锋志愿者‘雷锋班’宣传大使,通过朋友圈和班级群发布献血车进校园的时间和地点。”最近,他打算给学生组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科普无偿献血知识。

易栋辉是一名工龄30年的电力工人,也是坚持20年的无偿献血者。自2003年起,他每半年献一次血,累计献血量超11000毫升。“2003年,我路过邛崃一个献血点,工作人员说合格的血液可以拯救更多人,我便决定献血。之后12年,我一直坚持每半年献一次血。”2015年,易栋辉因转氨酶水平偏高不符合献血条件。“我开始跑步锻炼身体,从每天早上跑5公里、8公里、10公里,到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一年后他成功减重30多斤,身体恢复到良好状态,终于再次献血。

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管技师赵洁正在分享热血故事

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也努力守护“红色生命线”。例如何屹医生,已从医24年,自1995年大学时期开始无偿献血,从事输血工作后,每年献血2至3次,累计捐献超过3600毫升的全血和成分血。随着医院临床用血量日益增加,需要更多人捐献健康血液。输血科担任起无偿献血宣传者和倡导者的角色,利用特殊节点科普无偿献血对健康无害等知识,并有计划地组织医院内部的献血活动。从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输血科满足医院1600毫升以上的超大量用血申请363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