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兑现奖金百万元,四川多措并举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

2024-06-15 21:36:0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燃气主干管存在部分防腐层脱落,若同管道的电缆也破损,极有可能引发爆炸。”近日,泸州华润兴泸燃气有限公司员工曾杰发现的一处隐患,被列为重点整改项目。今年以来,曾杰先后上报14条安全隐患,获得公司奖励2800元。这是四川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的一个缩影。


富顺市民举报一加油站存在安全隐患,获得1000元奖励。

“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监管执法不精准和事故隐患难发现等问题,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省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至5月,全省在安全生产举报系统接收线索20629件,兑现奖励100.48万元。

完善制度,充分保障举报人权益

2024年2月,全省印发的《四川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持续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工作制度机制,将交办转办、受理核查、奖励发放、统计分析等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多措并举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健全企业内部举报奖励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公开举报平台,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

在《四川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的基础上,5月,遂宁市印发《遂宁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明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判定及奖励标准,并特别对实名举报信息管理、匿名线索接报处理、奖金兑现发放等涉及举报人信息的环节重点进行优化,最大限度避免举报人信息泄露。

不只遂宁,今年2月,泸州也修订了《泸州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其中特别突出奖励举措,对于查证属实但未作罚款处理的特殊情形,举报人也可获得1000元的奖励。此外,匿名举报人还可与举报接收部门约定奖励领取方式。

“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依法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大家在发现隐患、举报问题时,不再有后顾之忧。”上述负责人表示。

畅通渠道,激发全员成为“吹哨人”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通过张贴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公示牌、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推广“随手拍”小程序等形式,加强制度宣传,畅通举报渠道。

走进四川古蔺仙潭酒厂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公示牌格外显眼,“向谁报告、报告方式、报告内容、报告有奖”等制度标准一目了然,进入生产车间,硕大的“隐患报送”二维码随处可见,用手机一扫,员工可将问题隐患轻松上传。

“渠道畅通了,关键还得能发现问题。”该公司安全专员何伟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公司把各工序常见的隐患识别标准制成清单,方便员工日常对表排查。线索经过核证后,员工不仅能获得奖励,还会得到公示表扬,即便并非隐患,也可以收到小礼品。仅仅在5月,该公司便收到员工反馈的40多条线索,不少隐患得到及时处置。

“通过‘简便办理+考核奖励’机制,泸州不少企业运用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一键报告、一键受理、一键整改、一键奖励,实现闭环管理。”泸州市安办相关负责人如此总结。

举报奖励不只在企业内部,更在群众之间。4月底,自贡市“安全隐患随手拍”升级上线,短短一个月间,收到约2000条线索,一大批安全隐患得以消除。其中,一位居民在“安全隐患随手拍”小程序举报富顺县一座加油站存在安全隐患后,获得1000元奖励。

“四川多地拓展创新举报渠道,举报人通过微信小程序等上报线索,查证属实后很快便可获得现金奖励。”省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奖励机制,能够激发社会公众、企业员工参与安全隐患排查的积极性,鼓励人人争做“吹哨人”,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

典型示范,提升监管执法精准性

2024年1月,遂宁市民举报一工厂违法存储大量易燃易爆的电解液,获奖励8700元;2023年11月,攀枝花居民举报一物流公司非法储存柴油,获得奖励6000元……近日,应急管理厅公布新一批安全生产举报获得奖励的典型案例。

“定期公布典型案例,能够充分发挥举报奖励示范带头作用,更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起到举一反三的警示意义。”省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华林反馈边坡浮石易掉落的隐患后,企业及时进行了整改。

树立典型,自贡市创新提出“一患双奖”的激励措施。今年3月,自贡富顺县一建筑公司的驾驶员王华林发现厂区边坡上的浮石没有清理,存在掉落伤人风险。隐患上报后,他获得企业奖励500元,后来又获得政府追加奖励1000元。

“通过定期筛选、评审企业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奖励典型案例,政府会在企业奖励的基础上,对报告人追加奖励。”自贡市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患双奖”制度既引导鼓励企业,又动员激励职工,让举报奖励机制更具活力,督促企业内部及时整改,推动安全事故隐患闭环管理。

“群众举报的安全隐患线索,对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率、精准执法也有重要作用。”省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监管部门会对核查属实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多次被举报的企业,将提高执法检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或者相关责任人立即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图片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