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辩证看待传统,为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能

2024-06-16 22:19: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6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中华诗歌文化学术会议在成都崇州开幕,本届会议围绕“传承与发展”主题展开。开幕式上,中华诗歌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从专业研究者视角,畅谈如何传承。


李怡正在发言

李怡说,传承传统是我们始终关注的中心,持续推进的核心话题。但传统未必就是一个无需证明的、理所当然的命题,究竟什么是传统,绝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和清楚。

今天我们至少面临三种意义上的传统:第一是中国新诗诞生之前的古典诗歌的传统;第二是中国新诗自身所形成的传统;第三是作为存在于我们精神活动当中的不断激活、不断发现的一种想象性的空间,这个可以称作是充满生长性的关于传统的一种认知方式。这三种意义上的传统,都关乎着我们对中国诗歌本质的把握,影响着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未来的一个预期。

同时,我们也不难意识到,既然传统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如此的丰富,而且在事实上并没有脱离当下文学的现实,那么,也就天然与创造、发展、丰富等追求密切相连。传统不是被动的、僵死的,传统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生长、生生不息的力量,特别是对于一直处于衍变之中的中国诗歌而言。能否不断发现传统,如何发现传统,在流动中不断焕发生机?这是我们今天讨论传承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点,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内容。

因为传统始终处于被发展的过程当中。所以说即便是号称可以脱离传统、反叛传统的诗人,其实最终也是自觉不自觉地暗合了传统的某些因素和力量,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最终构成了对传统的皈依。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点。如诗人穆旦,无论他在理性上如何表达对古代传统的拒绝,但当我们认真来分析和研究穆旦诗歌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准确发现,穆旦所写仍然是中国人的人生体验,仍然是居于中国诗歌漫长脉络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理性和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对待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也许可以保留一种更为辩证的态度。正是在这样一种辩证的方式当中,我们有了深入讨论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