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在这个村里看见“巴蜀第一县 蜀国第二都”

2024-06-17 19:43: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保松林 四川在线记者 张敏 广元观察 高志农

从广元市区出发,沿着嘉陵江向西南方向前行,20多公里后,嘉陵江与白龙江汇流。嘉陵江水在这里蜿蜒曲回,形成一个直径约5公里的反“S”形,宛如一幅山水太极胜景,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的美誉。江河交汇之处,也是重要的渡口、码头所在地,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城关村便在这样一个交通便利之处。这里也是古蜀道上重要的城关,昭化古城所在地。

昭化古城历史悠久,古称葭萌。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吞巴并苴,在成都建立蜀郡,在苴国区域建立了葭萌县,这是巴蜀地区第一个建县的地方,故被誉为“巴蜀第一县”。公元211年,刘备率军进驻葭萌,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葭萌昭化成了刘备蜀汉政权的龙兴之地,一直被视为“蜀国第二都”。

近年来,昭化区以昭化古城为核心,持续打造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古城所在的城关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


城关村是昭化古城所在地。昭化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昭化古城里的古老村落

由嘉陵江畔的桔柏渡进入城关村,入口处可见一高耸的石雕牌坊,上书“葭萌”二字。

“昭化古城是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昭化区政协四级调研员、区作协名誉主席肖永乐介绍,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从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再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中华民国、新中国时期的昭化县,再到1953年至今改为的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制历史十分罕见。

从东门“瞻凤”门进入古城,长长的青石板路从东延伸到西,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街巷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小青瓦、穿斗木结构,古朴生动。民房多为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庙宇、关衙等多雕梁画栋,玲珑且别致。

“整个城关村建筑保留了旧时的制式,有九街十八巷。”昭化镇村建所工作人员吴长松介绍,村落古建筑保存完好,现存二十四套旧式独门大院,旧街道两侧保留着县衙、文庙、考棚、龙门书院、益合堂、怡心园等一大批省市级文保单位与院落,遗存有敬侯祠、贾家大院、胡家院子等12个古宅院。

“这里是蜀道上的重要驿站、渡口,南来北往的客商多,整个村子兼具南北特色。”肖永乐介绍,以古城里的院落为例,这些院落大多为多进式四合院、“田”字形布局、“旱船天井”,兼具南北建筑风格。


昭化古城西门“临清”门。高志农 摄

走出西门“临清”门,肖永乐向四川在线记者介绍道,“这里就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地方。”

昭化古城三国文化突出,刘备曾进驻葭萌关,并以此为根据地,蜀汉第三任丞相费祎的丞相府、姜维的大将军府也设置在此,至今费祎墓依旧掩映在昭化古城的竹林间,供后人凭吊。

几千年的变迁,变的是楼台庭院,不变的是这里人们的生活。每天昭化古城西市上,城关村的村民们依旧聚在这里,售卖自己种养的农副产品。


依山傍水的昭化镇城关村。昭化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背靠古城村民吃上旅游饭

但与祖辈不同的是,如今城关村的村民依靠古城,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昭化区将城关村与昭化古城保护利用规划深度融合,建立了保护专篇,修缮了怡心园、益合堂、昭化古城考棚和龙门书院等重点文物建筑,将一批老房老屋改造成客栈民宿、餐馆酒吧、书馆茶社等,不仅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还通过创新方式激发潜在价值,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由老宅老院改造的民宿。高志农 摄

走进古城热门民宿“辜家大院”,多进式的院落里绣球花、石榴等竞相开放,纯木结构的小青瓦房,让游客仿佛“穿越”古今,感受到古时昭化城的热闹与繁华。

“张飞把眼睛一鼓,雄赳赳气昂昂地,一个力劈华山……”每逢节假日,昭化古城的评书馆内,川北雷棚评书传承人苟银春一张桌、一把折扇、一方醒木,向游客娓娓道来蜀道文化、三国典故。

近年来,城关村依托昭化古城景区,推出的沉浸式演绎《葭萌春秋》、民俗体验、考状元、文庙祈福等体验活动,国风快闪、汉服巡游等文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逛古城、住民宿、尝美食、度假期。


昭化古城推出的民俗表演活动。高志农 摄

今年“五一”期间,昭化古城景区推出的“三国文化游”火爆出圈,吸引20余万人次乐游昭化古城。

城关村也成立了“三国西宛旅游合作社”,修建景区商业用房2套450平方米,智能化停车场2处800平方米,车位30个,通过服务古城旅游,202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7万余元。

“江边这一片将打造成湿地公园,这一片是‘田园时光’,建成后可以提升村民田地的‘颜值’,通过游客采摘还可增加村民收入。”吴长松介绍,当前,城关村一批新的农文旅项目正在推进,将进一步丰富昭化古城的旅游业态,增加村民收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