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研究所丨18个月后再次站上盈亏平衡点,川猪的拐点来了?

2024-06-17 22:11: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养猪终于能赚钱了!

6月16日,刚刚出栏了50头生猪的内江隆昌市养殖户赵志勇,在微信群和同行分享喜悦。他说,这一次,他家的每头出栏生猪赚了四五十元。

赵志勇和同行们说,这个盈利幅度,相较于三四年前每头动辄上千元的盈利额微不足道,但却弥足珍贵。因为,这是2023年以来,四川生猪养殖端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养殖户的盈利账本,化作价格曲线便是:今年2月底以来,全省猪价持续回升。今年6月的第二周,更是实现了全省生猪养殖端整体盈利。上一次,是2022年12月底。

养殖端的欣喜,也伴随着诸多问题:超长猪周期就此结束了吗?新一轮的上涨通道如果来临,将会持续多久?作为全国生猪第一大省,四川能否控制好上涨的幅度?

一条曲线

 

猪价连续3个多月回涨,18个月来首次跨过盈亏平衡点

“现在一公斤要卖到30多元了。” 6月16日早晨,收拾好摊位之后,成都陕西街菜市场摊贩黄佳,用水笔在一块纸板上修改了当日五花肉的价格。过去一个多月,每天出摊后,他都要更改肉价。而且,数字越改越大。

频繁修改肉价的背后是,今年6月第二周,全省生猪平均出栏价达到17.54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93%。当周,全省猪粮比为6.09∶1,是18个月以来,全省生猪首次突破盈亏平衡点。

四川生猪常年出栏量6000万头左右,占全国十分之一。川猪的价格走势,基本折射了全国猪价走势。

川猪价格的回涨,是从今年2月底开始的。在今年元旦、春节猪价并无明显回升的背景下,今年2月最后一周,全省生猪价格出栏价为15.22元/公斤,呈现连跌趋势。

彼时,业内认为,随着气温升高带来的猪肉消费需求缩减,川猪又将迎来一个“惨淡”时段。按照往年惯例,至少要等到今年9月开学季到来、气温下降时,猪价才能出现拐点。

但随着之后的市场走势变化,这一观点却被否定了。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2月底开始,伴随着养殖端上游的仔猪价格开始回落,川猪价格就此进入连续3个多月的上涨通道,“中间部分时段有小幅回调,但整体趋势是上涨的。”

数据显示,对比今年2月底,目前全省生猪出栏价已累计上涨15.24%,其中过去一个月上调12%左右。直至6月初突破6∶1猪粮比价的盈亏平衡点。受此影响,过去一个月,全省猪肉批发价上涨两成左右,突破25元/公斤大关。

“实际上,成本较低的规模化养殖场,实现盈利的时间还要早些。”全省楼房养猪探索者、齐全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其权表示,刚刚过去的5月,绝大部分同行都已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一说法,得到了绝大部分川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有关负责人的印证。记者统计显示,目前全省规模化养殖场每头生猪的盈利空间维持在20元至80元不等。

一个信号

 

有望保持继续回涨势头,超长猪周期或就此终结

连续3个多月走高,外加过去18个月首次站在盈亏平衡点以上,让市场追问:本轮超长猪周期是否已经步入盈利区间?

所谓猪周期,是指生猪经历“猪价上涨——增加补栏——猪价下跌——减少补栏——猪价上涨”的过程。通常以4年为一个周期。但是,最新一轮猪周期至今,已经持续了约6年。

2018年6月开始,川猪价格逐步回涨,并于当年9月开始迎来了长达34个月的盈利期。但2021年6月初开始的3年间,除2022年8月至12月外,川猪养殖端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四川养猪行业更是成为2014年以来生猪养殖行业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

这一轮超长猪周期不仅时间长,而且涨跌幅度等也堪称前所未有,故被称为超长猪周期。去年开始,受长期亏损的影响,部分企业开始收缩产能以减少亏损。更有甚者,开始抛售资产以求渡过难关。

那么,这一轮超长猪周期真的结束了吗?

“这个要看成本要素和供需关系变化程度,才能给出结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三年,受疫情、俄乌冲突等外部环境影响,国际粮价居高不下导致饲料原粮依靠外调的四川,养殖成本偏高。此外,受此前猪市长期飘红影响,行业巨头纷纷在四川加快布局养殖基地、扩充产能。

眼下,国家玉米、大豆价格逐步回调至2019年前后水平,养殖成本持续回调。同时,自去年底开始,国家和省级层面逐步调整能繁母猪这个生猪生产“总开关”的存栏指标,加快优化生产端供给,让川猪和全国一起走入了价格上涨通道。

业内人士认为,从饲料成本、供需关系来看,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川猪的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综合各方因素来看,本轮超长猪周期或已趋于尾声。

一个追问

 

回涨趋势持续多久、幅度多大,还要看各地补栏情况

“对近期的价格走向,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在全省即将进入高温时段等传统猪肉消费淡季背景下,猪价可能会保持温和回涨态势。

养殖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等都认为,川猪的本轮回涨的时长会持续多久、幅度究竟有多大,还要看各地补栏情况等。

尽管对于市场走势尚存诸多争论和疑虑,但川猪的火热态势已经传导到全链条。

农业农村厅统计显示,连续走高的猪价,带动了全省养殖户补栏意愿持续增加。4月和5月,本是四川传统的生猪生产淡季。但今年同期,全省共计完成仔猪补栏1087万头,补栏力度为近年同期最大。截至5月底,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升至368.8万头,较一季度增加3.7万头,同样保持上涨趋势。

在部分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看来,抓住市场向好的时机扩大生产,能够尽可能回补此前的亏损,为下一步产业的转型升级储备能量。

“我们亏了这么久,是该趁着机会赚一点了。”绵阳市三台县富民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王成禄表示,自己已经修缮好了猪舍,下半年将锁定中秋等消费旺季加快补栏。

那么,持续加快补栏是否会影响价格走势?

“我们将会尽可能地把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聚焦能繁母猪这个控制生猪产能的“总开关”,四川正在优化猪市的调控方式 。根据此前印发的《四川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四川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将锁定在370万头左右。截至目前,全省能繁母猪数量处于正常区间,且短期内出现巨幅涨跌可能性不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