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品鉴荟|《日夜江河》:聚焦错位父子情,映照四川地域风情

2024-06-19 17:03: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丛雨萌 陈云鸽 四川在线记者 罗海韵

6月7日,由峨影集团第一出品,青年导演郑培科执导,邹涛、廖禹沣领衔主演,冯家妹特别出演的电影《日夜江河》在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在一场船难后,丧子的老船工成为了这艘船的新主人,而原船长的儿子却以船工的身份重新登上这艘旧船。沿着这条江,两个身份互换的男人踏上了属于他们的宿命之旅。

《日夜江河》此前入选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竞赛单元,主演邹涛凭借此片斩获“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此后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等节展相继亮相。

90分钟的光影“微风漫卷”,展现浓厚四川地域特性

川北、嘉陵江、乡音……《日夜江河》以细腻诗意的笔触,展现鲜为人知的船工生活,向善向美的人性光辉深深打动人心。故事背景置于长江上游川北南充地区,撷取了船工在嘉陵江航行的十日时光,刻画出一段非传统的亲子关系。

嘉陵江是川北人的母亲河,这条河孕育着父子俩的生命,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母亲永远在岸上等待着船上的人归来,船上的人永远思念着母亲,由情感凝结而成的宏大主题在细微处找到支点。导演郑培科认为,嘉陵江的景色非常适合故事情境,四川的古迹有着鲜活的烟火气息,尤其是南充南部县的某些建筑,依然保存着时光的韵味。

影片将命运的起伏蕴含在江河这一意象中,生命的河流沉默不语,所有的矛盾只在江面显现出浅浅的波澜,四川独特的江河景色为影像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包容安然的四川气质给观众带来抚慰的情感共鸣。

该片带有浓厚而独特的川渝风格,用极具四川特色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场船难过后的悲欢离合。情理、伦理、法理交织其中,事情、人情、温情相互缠绕,立体真实地展现了一幅转型多元的基层社会场景。无论聚焦传统父子关系的话题,还是原汁原味的四川风味,都在影片强烈的戏剧张力之间,带领观众走入一位父亲的情感世界。饰演父子的两位主演邹涛、廖禹沣均来自四川,影片中特别出演的冯家妹则为这部影片提供了一重女性视角,增添了一抹鲜活温情的基调。

生命的航船永不停歇,错位的父子情含蓄克制

在商业电影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影市场环境中,《日夜江河》逆市而行,小成本、小制作、小叙事,却直抵观众情感柔软处。该片没有宏大场景、炫酷特效和紧张氛围,只是用娓娓道来的生活流叙述方式,演绎普通船工的生命历程,有着激荡人心的艺术魅力。

影片在情感方面既有铺陈描述,又有重点刻画,全片核心由情感凝炼而成。导演郑培科表示,“我们回归到最朴实的故事本身,呈现沉默凝视的父子关系,希望观众进入影片的情境当中,用错位的视角和逻辑去理解父子关系。”演员邹涛则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都可能产生愧悔之感。在江面的船上拍摄该片时,我面对着由浪涛、渔船和桥梁构成的景色,也时常联想到自己的真实人生感受。”

影片的明线是船难发生后的一系列善后事宜及徐马二人的同舟共济,暗线是老徐通过小马的讲述增进对儿子的了解,小马通过老徐的回忆知晓父亲的往事,两人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类似父子般的感情。从开始的彼此抵触,到后来的守望相助,完成自我救赎,双线交织的设置将父子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船上的人”与“岸上的人”互相存在理解的隔阂,小马是两个世界互相理解的关键人物,因为父亲的意外身亡,他从岸上走到船上,走到父亲的生活中,徐大亮也通过小马更加了解儿子在岸上的生活和所思所想。

中国式伦理倡导隐忍,父子俩将情感压在心底,将深爱化为沉默。影片中小马对母亲的情感和对江河的情感交织融合,使得宏大的主题在细微处找到支点。小马随身带着妈妈的照片、口琴和项链,在船工房间刷着和妈妈裙子一样颜色的漆。徐大亮翻看儿子的遗物,试图探触儿子的内心世界,完成阴阳永隔的父子对话。在漫长的日夜里,每一个停靠的码头都存放着一段故事,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承载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尊重。

在影片结尾,身份角色的互换代表着两代人达到最终的和解,影片终于迎来明亮的一幕,同时也开启江河上新的篇章。自我意识的冲突对抗之后,他们面对的是一言不发的江面,一次又一次归于平静。船以舟作岛,每个人航行在自己生命的河流中,什么是正确的航向,如何才能驶向正确的航向,如何经营生命的这一叶扁舟,哪里是我们的停靠的岸,是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影片将命运的起伏蕴含在江河这一意象中,一浪推过一浪,生命的痕迹会被掩盖,宿命的循环将再次上演。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