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分析千万人次全民健康体检结果 研发转化“宜人本草”大健康产品丨关注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⑦ 

2024-06-20 16:48: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文 向宇/摄影

6月20日15时,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省深化医改情况。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市州一级在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宜宾市副市长罗春涛分享一系列鲜活实践。

罗春涛表示,近年来,宜宾市以“让群众有更加可感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体验”为工作导向,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宜宾特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更加”。

宜宾市副市长罗春涛

第一个“更加”,是在管理体系上更加健全和有力。宜宾单设市中医药管理局,区县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增设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选优配备了110多名专职队伍。还出台中医药强市建设十条措施,市财政每年单独预算5000万元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实现了中医药工作有机构队伍、有政策保障。

第二个“更加”,是在未病先防上更加精准和有效。宜宾坚持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探索开展了“四个一”的服务模式,即:建设一个健康数据中心、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一套中医诊疗方案、研发一系列大健康产品,对慢病早期人群进行主动干预。简单来说就是,宜宾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了近1000万人次的全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筛选出185万条慢病早期人群信息,然后从中随机选择了近7000名患轻度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轻度高血脂的群众进行中医药干预试点,干预有效率达到95%以上。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出了10个中医药干预方案,研发并转化了养生药膳汤、精油泡浴包、中药咖啡奶茶等38个“宜人本草”大健康产品,一经上市就成为深受群众好评的“爆款”。

第三个“更加”,是在服务供给上更加优质和有感。宜宾引进了国医大师张大宁、岐黄学者杨明、姚氏妇科、寇氏儿科等专家流派在宜宾建设传承工作室,同时,依托全国三家之一的苗医药研究所,收集整理苗医药特色疗法29种、传统医药技术11项,获得国家专利18项,拥有国家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1项、省级4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中医的诊疗服务和苗医药的特色疗法、传统技术。另外,还遴选了10个骨伤病种,试点由“手术治疗”改为“无创康复”,实施按疗效价值付费,患者医疗费用比原来降低了35%左右,全市中医药诊疗量、中药处方量每年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中医药服务更加便民惠民、可感可及。

    编辑推荐